殷劍鋒重磅文章:中國人沒錢消費 政府財政三大危機

2023.01.18 10:46 ET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殷劍鋒重磅文章:中國人沒錢消費  政府財政三大危機 2022 年 12 月 6 日,購物者在北京一家購物中心。
美聯社圖片

中國浙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殷劍鋒近日發表兩篇文章,關注中國人民不花錢以及中國政府亂花錢的情況,引發討論。殷劍鋒還直指中國財政出現三大危機:包括以養人爲主的“喫飯財政”、過多介入經濟事務的“投資財政”、債務快速累積的“窟窿財政”。

 

 

在殷劍鋒“爲什麼中國人不消費?”的分析文章中,他觀察2012年至2021年間主要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需求結構,中國居民消費率(居民消費/GDP)只有38%,低於全球平均水平18個百分點,投資率(資本形成/GDP)則高了19個百分點。

“中國經濟增長長期以來位居主要經濟體首位,人均GDP離高收入國家水平僅一步之遙,那麼,“錢”去哪兒了呢?”殷劍鋒提出疑問。

他分析,由於資本對勞動的剝削,收入過低的工人階級缺乏消費的能力。在居民部門內部,形成了佔有大部分收入和財富的少數富人和飢寒交迫的大多數窮人;在國民收入的部門分配中,政府部門佔有了過高比重的收入。

圖釘型的社會結構漸形成

爲何中國人不消費?資深財經評論人王劍接受本臺訪問時進一步分析表示,首先,中國人分享經濟成果比其他國家人少;其次,中國政府福利開支低,而且大部分都被中國政府官員自己人花掉,用在老百姓身上最多不會超過20%,80%醫療開支花在5%政府官員身上。

“中國60%存款,掌握在11%手裏。剩下的人還能指望他消費嗎?”王劍直指最核心的問題是貧富差距惡化。正如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說,有6億人月收入不到1000塊錢,恰恰反映這個現實。“以前講金字塔型社會結構,很多人糾正我是 ‘圖釘’ 型。”王劍補充說道。

在殷劍峯另一篇“財政的‘錢’去哪了”提出,在2012年至2020年間,中國政府部門收入佔國民收入的比重將上升到25%,遠超過其他14個主要國家,那麼“錢”都去哪了?

 

中國浙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殷劍鋒(百度百科)
中國浙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殷劍鋒(百度百科)

中國的財政支出中,勞動報酬佔比34%,社保福利救助佔比32%,投資佔比32%。

財政福利支出少 投資與養官員“狠”花錢

他揭開財政支出的黑箱,財政體制三個特點,一、“摳門財政”,中國福利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重只有32%,在15個國家中排名倒數第一;二、“投資財政”,從2012年開始,由於中國政府投資增速的提升,政府投資佔比長期穩定在37%左右的水平。比同期的美國高出20個百分點。

三、“喫飯財政”,從2012至2020年的平均數據看,中國財政支出中僱員報酬佔比高達34%,是希臘以外,“其餘13個國家的2倍到5倍。”

他提到,中國政府支出對債務依賴程度的顯着上升是在2015年之後,政府可支配收入支撐的政府支出下降到不足90%,同時,新增債務的比重不斷上升,到了2020年財政支出中只有61%靠的是當年收入,剩下近30%的支出依靠債務融資。

“在2020和2021年,即使是財政部統計的赤字率也過了3%的紅線。所以,堅守3%的赤字率已經無意義,也無可能。”殷劍鋒做出結論。

對於所謂“赤字率放寬”,王劍認爲,中央政府或許還有空間,但是地方政府則無。然而,他說道,中國問題不在於“債務”而是利息,很多地方政府借新債還舊債,超過一半收入必須還利息。

王劍:“中國利息已經佔到財政支出的60%,爲何地方政府到處上街抓違章,沒錢了。往年此時,都會開展拖欠農民工工資整治專項行動,今年沒消息。因爲開發商已經不蓋房,拖欠不了工資,現在只有政府工程在進行,現在是各級政府在拖欠。”

王劍說,許多人誤以爲中國財政崩潰是一夜之間。他強調,政府“失能”逐漸地失去各種治理能力,這是靜悄悄逐步緩慢發生的過程。

 

記者:黃春梅   責編:許書婷 鄭崇生    網編:瑞哲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