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打击下 调查显示在华美企有点悲观

0:00 / 0:00

中国美国商会日前就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的影响发布调研报告,显示超过一半的企业预计收入将大幅下降,对接下来的经济发展持悲观态度。然而,受访会员企业对中国政府继续加大改革开放的前景则感到乐观。

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后,在中国的企业因为停工、封城等防疫措施而遭受严重冲击。

调查: 3/4会员企业对经济增长持悲观态度

中国美国商会最新发布的调查就提到,近7成的受访会员企业面临中国国内商务出行中断的困难;半数遭遇营收大幅下滑;39%的公司表示市场需求量持续走低。

因此,有60%的受访公司认为,如果8月底前无法恢复正常运营,今年的总营收将减少10%至50%或者更多。消费品行业及资源和工业行业对2020年市场增长的态度最为悲观。

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何平预计4月底中国将基本恢复较为正常的经济活动。

“制造业已经复工80%至90%了。到4月底的时候,包括餐饮、家政、旅游等服务行业也都会恢复到80%至90%。”

美国民间机构“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说,原本外界曾认为当新冠病毒疫情过后,消费将出现明显反弹,但是这种估计有点过于乐观:“疫情不会很快消失,反而会持续1到2年。人口聚集的情况在未来会比较少见,对像旅游业这样的服务性行业打击会很大。在疫情和美中贸易战双重的压力下,中国经济下行的状况应该是不会改变的。”

营收、投资前景不怎么样

虽然营收前景不理想,但4成受访企业表示将维持原有的投资水平。这一比例较上月调查数据上升了17个百分点。不过,也有超过1/4的受访技术企业和近1/3的服务业企业计划下调在中国的业务投资力度。

李恒青向记者提到他认识的中国民营企业家情况表示:“他们现在比较悲观,公司都处于维持的状态,让他们清产的话,可能是最好的选择。维持经营投资最大的问题在于现金流。”

小标:疫情能刺激中国政府进行改革吗?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营收还是商业投资预期都不甚乐观的情况下,受访企业对中国政府今后继续改革开放的前景感到最为乐观,其中39%选择“开放市场”,还有42%选择“深化改革”。

何平认为,经过这次疫情,商业法律和投融资环境,还有中国政府在企业运营当中的角色都会发生改变。

“以后更多是按照政府的法律法规来开展企业的运营,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有较多的金钱交换。这次疫情让我们发现中小企业是很需要关注的,政府应该是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对中小企业的帮扶政策。鉴于中国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来鼓励创新,政府可能会变成更加具有服务功能,在各领域发挥杠杆的作用,来撬动、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未来企业可能有更多自由的发展空间,政府的干预会相对越来越少。”

李恒青则告诉记者,相信中国政府会被迫吸取教训。

“每次都得出点什么大事,逼到手无足措的时候才会出台一些新的政策,比如减少境外投资,产业链重组等等。前段时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还在反复强调,党要在方方面面领导一切,这是强化政府的过程,市场调节的作用就降到最低,即使倒逼出来一些政策也是不伦不类。如果中国要再吸引外资,就必须改变垄断型、官本位为核心的商业和金融服务环境。”

据了解,这次中国美国商会开展的调查共有119家会员企业代表参与,于3月14日至18日进行。受访者来自各行各业的大、中、小企业,其中很多拥有全球业务,部分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点区域湖北省以及周边省市均有运营。

(记者:韩洁 责编:申铧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