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再對進口貨物檢測病毒 供應鏈出問題?

2022.07.14 11:22 ET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中國不再對進口貨物檢測病毒    供應鏈出問題? 2020 年 7 月 1 日,貴州省貴陽市萬東市場,南明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員在冠狀病毒病爆發後採集冷凍魚的拭子進行核酸檢測。
路透社圖片

近日,中國國家衛健委發佈通知,對低風險進口非冷鏈物品不再實施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和預防性消毒。有評論認爲,此舉反映出中國嚴厲的“清零”政策,可能已對供應鏈造成壓力。另外,中國新冠疫情再次出現反彈,奧密克戒BA.5變異株數日內已攻入上海、北京等7個城市,民衆憂心封城的惡夢再次到來。

中國衛健委網站7月12日發佈《關於進一步優化進口物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其中指出“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常溫條件下新冠病毒在大部分物品表面存活時間短,1天內全部失活”,對判定爲低風險的進口非冷鏈物品,不再實施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和預防性消毒。

通知顯示,放行毋須消毒的包括低風險國家進口非冷鏈物品;大宗散裝貨含煤炭、礦石、化工原料、糧食、飼料、牧草、原木等;裝載入境物品的航空器、船舶、列車、汽車自離開啓運口岸起,超過24小時的進口非冷鏈物品等;裝卸時不與裝卸人員接觸的進口非冷鏈物品;已實施預防性消毒的進口非冷鏈物品等。

對此,臺灣流行病學家、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說,中國當局早應該這麼做。

何美鄉說:“假如真有這實驗,這當然有道理,夏天天氣熱,病毒在(物體)表面活的時間就更短。怎麼知道他們(中方)做了什麼研究?也許什麼沒做,就讓它下這個臺階。它(中方)以前說錯了我們也說不過它,它現在說對了我們就誇它。(改變政策)這對中國人民不是有好處嗎?”

中國在清零政策下,幾乎無物不核酸。如今是否因爲經濟下滑纔不再對物品做核酸?何美鄉認爲,中方檢測物品有沒有病毒,從科學角度看來,它一開始就走錯路,現在中國開始調整。

2020年6月19日,北京爆發新的冠狀病毒病之後,一家超市中海產品冷凍櫃的玻璃門打上封條。(路透社)
2020年6月19日,北京爆發新的冠狀病毒病之後,一家超市中海產品冷凍櫃的玻璃門打上封條。(路透社)

學者:新冠病毒物傳人機率極低 中國調整政策是對的

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詹長權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指出,病毒透過貨物傳播即使有,機率也遠比人對人的傳播少。在有限的檢驗能量之下,投注太多的資源去檢測物品,無助於控制疫情。

詹長權說:“中國幾次疫情爆發都不是貨物傳給人,是人傳人。停止沒有必要的貨物檢測能量,轉爲作疫苗接種跟人羣篩檢,是比較有效的方法。”

進口貨物病毒檢測 無助防疫卻形成貿易障礙

對於衛健委通知新冠病毒在大部分物品表面1天內全部失活,有網民質疑,那麼過去防控人員到處噴消、甚至進入家戶消殺算個啥?臺灣等多項農漁產被質疑外包裝檢出陽性遭中國禁止輸入不冤枉?

滯臺中國異議人士龔與劍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質疑,中國是進出口大國,十四億人口糧食、石油、鋼材不足,民生物資、原材料也必須從他國進口:“我認爲,應該是中國供應鏈已經出現很大問題。防疫嚴格管控下,物流進出口造成很大沖擊,對供應鏈產生阻斷作用,對中國經濟造成非常大的傷害。中國國務院李克強爲首的這一派,被迫進行這樣一種補救措施。”

不過龔與劍認爲,中國貿易戰屬於政治的一環,政治利益大於一切。雖然國家衛健委下達這通知,但不敢保證什麼時候在臺灣、澳大利亞、立陶宛等有國家令中國不高興時,中國又會檢出所謂新冠病毒或其他的違禁物品?

中國疫情持續延燒,包括西安、北京、大連、天津、上海、青島、珠海等至少七個城市已經發現奧密克戎(Omicron) BA.5變異毒株。蘭州市在過去一週通報122例感染後,已從週三開始對全市約400萬人口進行爲期一週的封控管理;上海才解除全市長達二個月的嚴格封控,剛過六週,又傳出本月上海市新增400多例感染。有上海居委會提醒居民做好十四天包括食物和藥品等物資儲備,民衆不禁擔憂封城噩夢再來。

七城市出現BA.5變異株 專家稱致病性減弱的訪談遭下架

面對疫情再起,武漢大學醫學部病毒學研究所副所長、病原生物學系副主任楊佔秋日前接受央視主持人白巖松的採訪指出,奧密克戎變異株病毒僅僅是在咽喉、上呼吸道感染,類似於感冒症狀,不會引起肺炎的嚴重症狀;而且無症狀居多,致病性明顯減弱。

楊佔秋的說法令民衆質疑,既然不嚴重,中央爲什麼還堅持清零?結果這段訪談被央視和多個網站下架,僅在微博上能搜尋到。

習近平堅持"動態清零" 央視訪問專家提另類意見被刪(視頻截圖)
習近平堅持"動態清零" 央視訪問專家提另類意見被刪(視頻截圖)

衛健委宣佈不再檢測貨品,專家說奧密克戎症狀不嚴重,中國的防疫風向要轉變嗎?龔與劍懷疑,可能習李在清零和經濟路線之間的矛盾鬥爭激化,或許習近平嚴酷執行“動態清零”可能持續到二十大、甚至他連任第三屆後2023年纔可能放鬆,要以所謂“健康碼”對十四億人民牢牢監控?

詹長權說,從科學麪來看,目前資料顯示奧密克戎BA.4、BA.5感染後,重症的比例和BA.1、BA.2至少一樣,不會比較輕,但傳染力變高。在國際上,BA.4是BA.2的1.3倍傳染力,嚴重程度未定論;從先期報告看來,BA.5比BA.2更易侵入肺,目前才從歐洲、澳大利亞、美國流行到亞洲,未來一、二週可看得更清楚,現在仍不明朗。

流行病學家:封城無法令病毒絕跡 保護弱者避免重症是上策

詹長權說,新冠肺炎流行快三年,人類愈來愈瞭解病毒的特性,大部分國家採取與病毒共存,邊境也接近開放;不採封城,而是靠廣泛篩檢、快速給藥、普及疫苗接種。中國動態清零證明無法靠邊境嚴格管制消滅病毒,只有延緩進入社區的時間,病毒已進入社區,再度流行是必然的。

詹長權說:“中國面臨很大挑戰是,如果人羣疫苗接種不夠好、數量不夠多,對抗奧密克戎大概要打完四劑。中國還有很多高齡者一劑都沒有打,而且它一開始以滅活疫苗對抗奧密克戎是大大不足,應優先趕快覈准國際上大量使用的mRNA疫苗普遍在人羣中施打。”

何美鄉也說,原來接種疫苗者對BA.1、BA.2有抗體,但應對BA.5變異株不足,這也是BA.5具有的傳播優勢,它有免疫逃避問題,因此更容易被它感染。

但何美鄉強調:“要看清楚,它又沒有比較兇悍,致病性又沒有比較高,就當BA.1、BA.2一樣,就讓它傳播,不用到封城。對付奧密克戎需要打到第三劑,不是可以阻擋它傳播,而是免於很多人死亡跟重症。”

何美鄉認爲,避免傳播太快造成病毒快速突變的機會就是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打疫苗,當然是不需要封城,因爲病毒不會因爲封城絕跡。

自由亞洲電臺記者夏小華 臺北報道    責編 陳美華 何平    網編 瑞哲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