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中国企业青岛双星集团宣布,以增资6463亿韩元的方式控股韩国锦湖轮胎。
韩国锦湖轮胎是上个世纪1960年代创建的企业,也是韩国的知名品牌。 该公司在2006年并购大宇建设,但2年后遇到全球性金融危机,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另外在2011年,锦湖轮胎又被爆料质量问题,导致营业亏损和倒闭危机。截至2017年,锦湖轮胎的亏损额达到1569亿韩元,相当于人民币9.2亿元。
由于对外债务高达2.4万亿韩元(相当于141亿元人民币),韩国国内没有企业愿意收购。这一现象也与锦湖中国在该企业占比达到36%,和“萨德”造成的中、韩摩擦有一定的关系。锦湖轮胎自2016年开始处于对外出售状态,而有能力并且愿意并购这一企业的只有中国的双星集团。可是锦湖的工会对此表示反对,并且是坚决反对。
锦湖轮胎的工会认为,锦湖是一个制造高端轮胎的企业,而双星只是一个刚起步、制作低端轮胎的企业。所以在并购获取先进科技之后,外国企业很有可能就会走人。他们指出,2008年的上海汽车就是获取先进科技之后,撤离韩国的。当然上汽和工会对此的说法互有分歧,可是韩国舆论认为如此,锦湖工会也就以此为根据坚决表示反对。
工会会长郑松刚说:"对于获取科技后走人的可能性,和工作岗位的保障等,我们需要一个应对机制。"
所以,中国“双星”并购锦湖的进程从2016年开始一直受阻,直到今年4月1才获得解决。
为了安抚工会的要求,锦湖轮胎的并购合同保障现有工人3年的工作岗位。在这3年期间,双星不得出售其股权;另外,债权方也投资2000亿韩元成为股东;然后,由双星、债权方和工会一道组成一个未来委员会,这一委员会将保障工人至少3年的工作岗位。同时,对双星保障,在这三年的期间里,工会不会要求超过1%的工资上涨。
根据上述的协议,“双星”于星期二对外宣布,对锦湖轮胎的并购收官。
据韩国方面的分析,在购得锦湖之后,双星可以在低档和高档轮胎同时拥有优势。在规模上,可以成为中国国内最大的轮胎企业;在国际轮胎制造业的排名上,进入前十位。
“双星”还表示,在合同标记的三年之后,他们不会出售股权更不会走人,而是购买债权方的股权,持续发展这一企业。
对此专家认为,如何与强势工会组建互信,共创企业利润应该是第一个课题;然后是通过盈利,尽快解决140亿元人民币的债务。过了这2关,才能确切地成为锦湖轮胎的新主人。
特约记者:刘水 责编:何平 网编: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