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寬落戶提高城鎮化挽救房市? 農民生計引關注
8月1日,中國國務院宣佈實施新型城鎮化的五年行動計劃,以放寬城市落戶限制引發關注。當局認爲此舉能提振內需,並刺激買房慾望,但不少民衆和專家認爲這是在把農民的福祉擺一邊,沒有考慮餘下農村人口老弱病殘如何能在城市生活。
爲了挽救低迷的房市,北京當局上半年推行多項新政,包括鼓勵銀行應貸盡貸、支持地方收購庫存作爲保障性住房,並下調房貸利率和首付金額。儘管這些措施緩解不少投資人的顧慮,卻依舊難以提振民間的購房信心。
據澎湃新聞報道,東莞、北京和深圳等地出現購房“買一送一”的營銷活動,其他更常見的做法還包括給予折扣、特價,或是購房送家電、送物業費、送車位等形式。
政府預期城鎮化每提高1% 年增消費需求2千億
中國房市普遍處在築底階段之際,中國國務院又在8月1日印發《深入實施以人爲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試圖透過培育都市圈、加深城鎮化和鬆綁落戶限制,提振城市內需消費及房地產需求。根據該計劃,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將取消落戶限制要求;300萬至500萬的城市放寬落戶條件,500萬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則是尋求完善積分落戶政策,鼓勵取消年度落戶名額限制。
據新華社報道,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鄭備表示,2023年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爲66.16%,《行動計劃》則是把目標定在70%。因爲城鎮化每提高1個百分點,就能預期每年新增2000多億元的消費需求。
在被問及是否影響北京房市時,居民湯小姐告訴本臺,近年無論是夫妻、子女、父母關係投靠,還是人才就業的落戶積分指標都是逐年收緊。他說,北京不缺人所以和這政策沒關係。根據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2024年申請積分落戶者超過10萬人,當中僅大約6000人最終取得落戶資格。
鼓勵抑或驅趕農民遷居城市?
除了上述中央提出的《行動計劃》,透過城鎮化刺激內需和穩住房市,近期多地政府也擴大推行試點近10年的 “宅基地自願有償退出”項目,表示如果滿足並在指定地區買房,還可給予獎勵或購房折扣。宅基地是農民基於集體成員身份用於修建住宅的用地。長期以來,宅基地只允許同村村民擁有,今年則打破限制,擴及所有農村戶口間流轉或是在試點地區自由買賣。
當局出臺多起鼓勵農民到城市置產的舉措,卻也引發許多網民質疑。有人認爲這是在強制推行城市化,連“農民最後一點的宅基地也不放過”。此外,放寬落戶僅有利於已在城市買房的農民,而“村裏但凡肯幹點活的青年”或買得起也已經買房了,剩餘的宅基地可能甚至“賣不上價”。
資深時評人蔡慎坤告訴本臺,北京當局積極轉移農村人口到城市,其實還有其他原因,那就是希望集約化管理,改善當前零星農地廢耕或荒蕪的情形。然而,與其轉移農村人口到城市買房,不如保持農村原有的風貌,同時加大基礎設施投入,“讓農村的人也能夠在他原來所在的地方安居樂業”。
蔡慎坤說,這是因爲當前中國的城鎮化“已經接近尾聲” ,留在農村的基本都是老弱病殘,如果到城市生活,只會增加地方負擔:“他在農村,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能自己種點菜、種點糧食,或者是做一些交換,至少還能保持一個溫飽 。如果把這批人趕到城市之後,他沒有收入來源,城市的物價又高,什麼東西都要拿錢買的,他靠什麼東西生活?”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有鑑於宅基地和農地幾乎承擔農民的所有收入和社會保障,近年中央推行宅基地有償退出試點是也特別強調“自願”的原則。7月履新的農業農村部黨組書記韓俊也曾表示,要爲農民的長遠利益着想,不能“花個幾萬塊錢就徹底買斷了”。
記者:喬琴恩 責編:梒青 網編: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