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企改革的困境
2015.09.22 18:13 ET
中国国有大型企业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持续亏损,公司发行的五年期企业债停止交易。英国《金融时报》分析说,这家中国大陆的重要央企的亏损将给中国政府的国企改革构成重大考验。有专家认为,中国国企改革的方案没有新意,当局似乎不打算放弃对国企的控制。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在上海股市上市的一家子公司星期一9月21日宣布退市,并发表声明表示,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公司主要产品需求持续疲弱,所在行业正遭遇严重产能过剩,导致产品价格下跌。
报道说,该公司暂停了2012年发行的10亿元人民币企业债的交易,原因是不能确定该公司是否能支付下周到期的5650万元利息。总部在四川德阳的二重集团是中国国资委监管的112家大型央企之一,资产规模250亿元人民币,员工总数达1.3万人。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说,该公司连续四年亏损,2014年亏损达到84亿元人民币。
旅居美国的经济学者程晓农介绍说,中国二重集团主要产品和房地产及基本建设有关,因此二重的困境突显中国产能过剩的问题,
“二重主要生产重型机械,吃的是工程饭。政府有钱的时候工程多,效益好一些,一旦经济收缩,就没有效益了。印象中二重还有军工生产线,所以政府不会让它破产的。”
报道认为,如果没有银行继续提供大笔贷款,中国二重集团下周将面临债务违约问题,这给中国政府让亏损企业服从市场纪律的意愿构成了一个最重大的考验。在中国某投资公司任研究员的高朋就此表示,中国大型国企亏损问题去年开始十分严重,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放缓,未来可能会更加严重。他说,
“这个情况早就有了,随着经济下滑会出现很多问题。国企违约、破产等都会越来越严重。前段时间有天威,现在有二重,以后会越来越多。”
今年四月总部位于保定的保定天威集团成为首家企业债违约的国企,该公司无法兑现到期的8600亿利息,目前天威集团已经破产。相关的报道说,2013年,中国国务院批准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收购二重集团的计划,但并购并没有使该公司扭亏为盈。
高先生表示,中国政府通常采用三种方法挽救垂危的国有企业,但目前的困难已经越来越大,
“一个是银行贷款,第二是发行企业债,再一个是打包上市,但现在股市下跌,这方面不好搞,企业债问题很严重。”
目前中国有15万家国有企业,去年国企赢利出现负增长,今年上半年这个趋势还在继续。官方新华社报道说,今年上半年,中国国有企业赢利一万四千多亿元人民币,其中一半以上由国有银行获得,如果再除掉石油、电信等国有垄断企业,其他国有企业的赢利微乎其微。较早前,中国政府公布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区分商业型和公益性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并且提出加强共产党对国企的领导。
高先生认为,中国国企从来都在党的严格领导控制下,因此这一所谓改革,恐怕不会有任何效果,
“体制在这里,企业领导都是党员干部,都是拉关系,最后任命的,有多少能力,搞好企业的意愿有多少,这些都是问题。”
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认为,中国当局加强党的领导,与提供国企效率和盈利能力的改革目标相抵触。程晓农则表示,中国共产党其实从来没有在国有企业中放松过党的领导,因此加强党的领导,恐怕并不是这一轮国企改革的关键字。他认为,经过20多年的国企改革,中国的国企演变出一种古怪的结构,其既非私有企业,也不是真正的国企,
“现在糟就糟在有了私企的特征,但又没有私企的控制。也就是说这些高管有大量股份,但企业并不对股东负责。也就是说,很多钱是贷款来的,但他们既不对股东负责,也不对董事会负责,其实也不向政府负责。”
程晓农认为,中国所谓国企改革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因为国企高管也是高级官员,因此也涉及到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另一方面,他也认为,按照目前中国政府的思路,不会进行大规模的所谓国有企业私有化。因此中国将长期面对国企效率低下的问题。
(记者:石山;责编: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