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光楷提出中国军队的“大安全观”

4月28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以《中国的大安全观和军队建设》为题,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发表演讲。他提出,中国军队要从“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两个方面应对目前多种威胁。就此,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何平邀请在美国的军事专家林长盛博士和中国社会问题学者程晓农先生进行讨论。

0:00 / 0:00

记者:“非常感谢程晓农先生和林长盛先生加入到我们今天的访谈。在四月二十八号,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上将发表了《中国的大安全观和军队建设》的主题演讲。他认为目前由于世界各国的局势没有发生战争, 但是局部战争仍然保持高发时态。另外目前各国的军事竞争日趋激烈,再有核扩散和军备控制的形势依然严峻。林长盛先生,我们知道您是研究军事问题的专业学者,能不能请您就熊光楷上将提到的‘传统安全观’谈一谈您的看法呢?”

林长盛:我认为熊光楷所提出的‘传统安全观’其实就是讲像过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军事对抗啊,军事竞争啊等等。确实中国周边的国家这个邻国非常的多,你像跟印度的关系、越南的关系、台海等等。所以说中国确实是在局部战争方面、军备竞赛方面、以及在核扩散方面所面临着不少的传统安全的威胁。

记者:那么, 程晓农先生, 我们知道熊光楷上将近年来在中国的新军事变革思路方面提出了很多引人瞩目的观点。那么就他提到的目前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着所谓‘传统安全’的威胁,您是怎么看的呢?

程晓农:我认为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 这是一个对现实的判断。今天的中国周边国家, 刚才林长盛博士已经谈到,虽然中国和某些国家的关系不是很和谐,但是实际上中国周边国家并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真正有任何威胁的企图。我记得不久前中国军方有一个官员在对美国在北京培训的官员们的讲话中提到过,说中国作为假想敌的是美国,而美国并不是中国的周边国家;换句话讲, 并不是美国对中国真正构成威胁。而是说中国政治上需要把美国视为长期的假想敌。

记者:我们注意到在熊光楷上将的演讲当中特别提到,用综合的国家安全观来解读目前中国所面临的问题,那么‘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第一是金融安全问题使目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他也提到, 由于目前国际油价和粮价的上涨,使中国所面临的一些民生问题呢日趋突出。那么林长盛先生,您就这个非传统安全观,您有什么想法呢?

林长盛:“我觉得非传统安全观从理论上和从定义上,现在的说法非常不同。 那么如果根据熊光楷的讲法, 他说得就非常的广泛,金融危机、资源危机等等,就说把经济方面的、很多社会方面的都包括在内。这种非传统观的扩大化其实是很难能够有效地应对非传统方面的安全。

记者:那么程晓农先生,我们注意到熊光楷上将提到的这个非传统安全观,更多的是涉及一些社会经济问题。从中国社会问题学者的角度您是怎么看的呢?

程晓农:我认为熊光楷这个说法把国内的经济社会问题都纳入他的军队所要考虑的国家安全的范畴,实际上是混淆了武装力量对外保护国家安全的这个功能, 以及一个国家的行政当局用经济社会政策处理国内经济社会问题这两个功能。这样的话就变成军队对中国国内事务的思考和干预是不是越界了?如果不越界的话, 像金融安全是金融当局的责任,价格上涨也是行政当局政府部门应该关注的问题,并不需要动用武装力量。除非中国要选择走上军政府的道路。

记者:从熊光楷上将近年提到的一些有关军事方面的新变革的思维,林长盛先生您的总体看法是怎么样的呢?

林长盛:我觉得熊光楷他虽然在解放军算一个高级将领,但他一直是从事于情报和国际战略方面的工作, 所以他的看问题往往超出了一个职业军人的观点。他对这个非传统定义的扩大化,就有可能使军队介入过多的不属于军队应该介入的事务。那么根据我的看法, 就是说种种非传统的这些威胁,其实更主要的还是要国家来通过行政的、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等等的政策来应对。

记者:程晓农先生,就刚才林先生提到的有关国家应该以行政政策来规范社会问题, 您是怎么看的呢?

程晓农:在中国有一个把国家和政府混同的一个基本倾向, 就是政府一向宣称它就代表国家。很多情况下,当民众表达他们意见的时候,恰恰是在帮助这个国家改善和进步。所以我觉得问题不是中国到底有多少国家安全上的大问题,而是中国政府是不是把这个国家安全边界过分扩大化。当然按照中国军队的性质,他和任何民主国家不一样, 它是隶属于中国共产党的,是为党服务的军队, 它并不是为这个国家服务的。所以当它很多时候谈国家安全的时候,它其实谈的是共产党的安全。我们需要把这个分清楚。

以上是本台记者何平邀请林长盛博士和程晓农先生,就熊光楷提出中国军队要以“大安全观”应对多种威胁的观点进行的讨论。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何平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