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法大使稱克里米亞和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無主權地位 惹怒歐洲

2023.04.24 10:52 ET
中國駐法大使稱克里米亞和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無主權地位 惹怒歐洲 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
Martin BUREAU / 法新社圖片

曾狂言要對臺灣人進行"再教育"的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在回應法國媒體有關克里米亞主權問題時,指前蘇聯國家都沒有主權地位的言論,引發歐洲多國不滿和斥責。

 

 

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上週五(4月21日)在法國LCI電視臺的訪談節目中就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臺灣問題和烏克蘭危機等發表意見,盧沙野還反駁主持人有關克里米亞主權屬烏克蘭的說法。

盧沙野:"從歷史上克里米亞是俄羅斯的,是赫魯曉夫把克里米亞送給了烏克蘭。根據國際法,那些前蘇聯的國家,並沒有有效的國際法地位,因爲沒有國際協議認定他們作爲主權國家的確實地位。"

盧沙野的言論在歐洲馬上引起極大的反彈,甚至導致外交風波。

據多家外媒報道,包括烏克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等國家,以及法國外交部公開要求中國政府澄清盧沙野的言論是否代表官方立場。歐洲聯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在推特發文,指盧沙野的言論讓人無法接受,希望言論不代表中國的官方政策和立場。近八十名歐洲議會的議員在法國《世界報》公開聯署,要求法國把盧沙野列爲不受歡迎人物。

 

 

評論:盧沙野言論必沖淡馬克龍訪華帶來的法中關係熱絡

法國塞爾奇巴黎大學教授張倫對本臺表示,盧沙野的言論,是近年中國戰狼外交的延伸,又說,歐中因爲意識形態與制度不同,有衝突是必然。

張倫:"東歐這些國家,不僅僅是聯合國承認的主權國家,更是中國承認的主權國家,盧沙野公然爲了俄國的利益做辯護,這是歐洲人絕對不能接受的。在習近平治下的外交,出這種事也不偶然,一定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制度和意識形態決定雙方發生衝突是必然的。"

張倫表示,法國外交部以"震驚"形容事件,要求中方說明立場,屬外交上極爲嚴厲的表態,會影響馬克龍訪華成果,但也爲法國帶來展示國家地位的機會。

張倫:"盧沙野這種放肆的言論,我覺得已經很大程度上,把馬克龍去北京帶來的對所謂法中關係的熱絡,潑了一個很大的冷水,成果給沖掉了很多。但是,法國會在這個事情上,更好的顯示它仍然有龍頭老大,它會扮演捍衛歐洲東部一些國家,包括烏克蘭等國的角色,增加歐洲內部的團結。"

評論:事件揭露中共自視爲共產主義運動捍衛者和要建立新秩序的心態

中國獨立政治學者吳強表示,事件在中國知識份子和精英階層引發討論,預計中國會因爲主權問題和觀點不同,與多國發生爭議。他又說,事件也揭露中共自視爲共產主義運動捍衛者的心態。

吳強:"那是中共高層的內心想法、深層思想和黨內的語言,通過盧沙野和外交系統表達出來了。這種違反國際法的言論,表明中國把自己看作是整個共產主義運動的繼承者和捍衛者,想試圖恢復冷戰時期,是以中國爲中心新的國際秩序,在展示社會帝國主義式的霸權主義式秩序觀,中國與國際社會、與民主世界升級至發生廣泛的外交糾紛的時代了。"

評論:盧沙野借挺俄欲把主權併吞觀套用在臺灣問題

臺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宋國誠表示,盧沙野的談話顯示,中方挺俄和想把主權併吞的做法,套用在臺灣問題。

 

 

宋國誠:"中共從頭到尾就是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盧沙野這種主權論的說法,是想運用在臺灣問題上,主權併吞的一種論述。對於國際協定和國際法進行曲解、顛覆、和改寫等等,徹底暴露中了共外交野蠻的本質,整個中共主權的霸權觀、領土的擴張觀,還有對臺灣的併吞觀。"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週一(4月24日)回應事件,表示尊重蘇聯解體後各加盟共和國的主權國家地位,強調中國立場沒有變化。

 

記者:陳子非    責編:陳美華 許書婷 嘉遠    網編:瑞哲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