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蓄力組合拳:剝奪中國發展中國家地位和最惠國待遇
近日,美國國會審議了多項與中國有關的法案,旨在剝奪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地位以及最惠國待遇。在這兩項提案下,中國接受國際組織撥款、與美國貿易往來的關稅減免等特殊待遇將被終止。那麼,如何解讀美國國會的這兩項法案呢?
美國衆院通過決議:取消中國"發展中國家"地位
3月27日,美國聯邦衆議院通過了《中國不是發展中國家法案》(PRC is Not A Developing Country Act),旨在剝奪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地位。這部法案要求美國國務院向國際組織施加影響,將中國歸入發達國家行列,以確保中國不能在國際上以發展中國家名義享受優惠待遇。
美國衆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共和黨籍衆議員金映玉(Young Kim)批評中國利用發展中國家地位,在世界上佔用了真正需要援助其它國家的資源,並強調儘管中國花費巨資用於發展中國家的基建項目,但最終此舉成爲了“一帶一路”導致的債務陷阱。
她在上述決議投票前表示:“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佔了全球經濟總量的18.6%,其經濟規模僅次於美國。美國被視爲發達國家,中國也應如此。”
華盛頓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的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史劍道(Derek Scissors)在接受本臺採訪時分析說:“《中國不是發展中國家法案》可能會最終通過,但沒有實際作用,因此中國似乎應該無視這個法案。但中國政府不希望中國人民過上和發達國家同等水平的生活,所以他們反對任何重新定義。”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副總裁、戰略技術政策項目主任詹姆斯·劉易斯(James A. Lewis)則認爲,這項法案已被拖延太久。
早在2020年,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就曾在出席達沃斯論壇時表示,中國不應被當作發展中國家。
參議員提出最新法案:取消中國最惠國待遇
上週,美國共和黨籍參議員喬什·霍利(Josh Hawley)也提出一項名爲《終止與中國正常貿易關係法》(Ending Normal Trade Relations with China)的議案,旨在撤銷中國最惠國地位及待遇。
這項議案隸屬於霍利提出的“重建美國勞工議程”(Worker’s Agenda to Rebuild America)。如果該議案獲得通過,美國將撤銷中國的正常貿易關係地位,並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徵更高額關稅,同時授予總統提高相關關稅的權力。
“中國是美國的最大對手。爲了贏得就業、工業和未來的激烈經濟競爭,美國必須回到成功的長期模式:強大和獨立的工人。”霍利在聲明中表示。他還說:“隨着我們面臨與中國競爭的新時代,我們需要在華盛頓制定一項議程,使我們的工人羣體變得強大和獨立。我們可以從撤銷華盛頓在23年前交給中國的甜蜜交易開始——結束正常貿易關係,實施高額關稅,來保護美國工人。”
劉易斯針對上述《終止與中國正常貿易關係法》表示,“(美國)對中國擴展貿易特權,是基於它朝着最惠國(MFN)地位發展的期望。但過去十年來,這一期望並未實現。胡溫時期這是有道理的,但在習近平時代已經變得毫無意義。”
他分析說:“中國對與美國的貿易關係非常敏感,並希望保持市場準入。如果沒有太多的附加條款,這些法案很可能通過。”
就這項法案是否能獲得國會通過的問題,史劍道持與劉易斯相反的觀點。他說:“(通過)意味着中國是一個糟糕的貿易伙伴,值得制裁,可能會引發未來更多的麻煩。”
早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就通過逐年審議中國的“最惠國待遇”條款與中國發展貿易。2000年10月10日,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正式簽署對華永久正常貿易法案。該法案生效一年後,美國支持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美國根據這一法案,終止了按《1974年貿易法案》中有關對中國實行的逐年審議條款,正式承認中國的“最惠國待遇”地位。
在美國給出的優惠政策下,中國不僅打破了對美出口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還享受到美國的技術轉讓、外貿結構改革、知識產權保護和市場準入等特殊待遇。
霍利還指出,向中國提供“最惠國待遇”已導致美國製造業損失了370萬個工作崗位,重創了社區經濟,導致這些社區的結婚率和生育率下降,以及毒品成癮率、離婚率和自殺率上升。
上述議案同時引來中方不滿。多家中國媒體連續發文,批評該議案一旦通過就將對美國造成重大損失,也不利於世界經濟繁榮。
根據美國商務部統計數據,2022年,美中貿易總額達到6906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然而,中國佔美貿易總額的比重也在減少,從2018年的15.6%下降到2022年的13%。同時,兩國貿易總額增速放緩,同比增速從28%下降到0.5%。此外,相關數據還顯示,2022年,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繼續擴大,從2021年的3535億美元已擴大到3829億美元。
近年來,美國政界對是否取消中國“最惠國待遇”的爭論不斷。今年早些時候,多位共和黨籍議員就曾提出包括取消中國“最惠國待遇”類似條款的《中國貿易關係法案》。此外,多項美國國會通過並實施的涉中人權法案中,也都包括了相關的經貿管制內容。
記者:經緯 責編:何平 網編: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