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面臨通縮與產能過剩雙重困境 美中聚焦經濟分歧
在中國經濟面臨通縮與製造業產能過剩之際,美國高級官員將於本週前往北京參與一輪高層會談,旨在討論這些經濟問題對全球市場的衝擊。
近年來,全球主要經濟體普遍面對通脹壓力,而中國則正面臨通貨緊縮風險。截至目前,華盛頓尤其關注北京過剩產能湧入世界市場對美國產業和工人的潛在威脅。儘管呼聲不斷,但中國政府似乎仍對改變現有產業政策持謹慎態度。
美國《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在今年8月同比增長0.6%,但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CPI僅上漲0.3%,這一指標顯示了中國物價整體疲軟。而房地產市場的崩潰更是主要因素,隨之而來的消費支出下降、企業利潤下滑可能引發通縮問題的惡性循環。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認爲,通貨緊縮已成爲中國的“頭號公敵”。
在這種背景下,外界呼籲中國政府採取更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措施,尤其是直接向家庭提供消費刺激。然而,中國政府卻加大了對製造業,尤其是高端製造業的支持,試圖通過電動汽車、半導體和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產業升級,保持經濟增長動能。這一政策雖有助於出口,8月份數據也顯示中國出口同比增長8.7%,但製造業的過剩產能最終壓低了全球價格,並引發國際貿易摩擦。
與此同時,中國廉價商品大量湧入全球市場,尤其是美歐市場,成爲國際爭端的焦點。《華爾街日報》指出,美國財政部負責國際事務的副部長傑伊·尚博(Jay Shambaugh)本週將率領美國官員前往北京,與中方舉行會談。此次會談是兩國去年成立的經濟工作組的第5次會議,旨在應對美中競爭加劇下的經濟分歧。尚博表示,美國政府高度關注中國製造業過剩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他並指出中方相關政策可能對美國及世界其他國家的工人和企業造成損害。
中國的出口激增引發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包括美國和歐盟在內的許多國家已採取提高關稅、設置貿易壁壘等手段,以應對中國廉價商品的衝擊。與此同時,中國對西方國家的警告不以爲然,並認爲外界的批評是打壓中國崛起的藉口。
此外,美中之間的貿易爭端不僅涉及製造業問題,還延伸至全球金融和債務問題。尚博表示,此次工作組會議還將討論美中在發展中國家債務減免等領域的合作。隨着“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國已成爲發展中國家債務問題多邊談判的中心,特別是在非洲和亞洲。美國希望在這些領域與中國展開合作,減少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
然而,儘管內外壓力日益增大,中國政府似乎仍對改變現有經濟戰略持謹慎態度。
記者:經緯 責編:何平 網編: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