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石頭戰之後 中印會否發生全面軍事衝突?
2020.06.16 16:30 ET
印度與中國軍方近來在克什米爾邊境對峙,6月15日演變成棍棒與石頭齊飛的互相攻擊局面,導致雙方都出現嚴重傷亡。這兩個都擁有核武器的人口大國,會重演1962年的武裝軍事衝突嗎?
不是駁火槍戰,中印兩國軍人在長期以來就有邊境爭議的克什米爾地區互相扔石頭、棍棒毆打,當地時間15日鬧出人命。據英國廣播公司引述印度官員的話說,印度死亡官兵已增加到二十人。另據印度亞洲國際新聞社報道,解放軍有四十三名官兵傷亡,但中國官方沒有證實或否認。這是四十五年來中印邊境爆發的最嚴重的軍事衝突。
中印雙方都發表書面聲明,互相指責對方纔是“背信挑釁”,卻都強調要透過“對話”解決分歧。
新華社報道,中國西部戰區新聞發言人張水利聲明,6月15日晚,是印軍“違背承諾”,再次越線非法活動,“蓄意發動挑釁攻擊,引發雙方激烈肢體衝突,造成人員傷亡”。
中方聲明堅稱,加勒萬河谷地區主權歷來屬於中國,要求印度約束前線部隊,不要出爾反爾。
英國廣播公司(BBC)則報道,印度政府發言人斯里瓦斯塔瓦(Anurag Srivastava)在記者會上表示,印中雙方6月6日經過“建設性和有成效”的會晤,達成緩和局勢和邊界對峙降溫的共識,沒想到中方做法“偏離”共識。
斯里瓦斯塔瓦說,6月15日晚間,是中方士兵試圖片面改變原有實際控制線,導致暴力衝突。
儘管雙方都把責任推給對方,但雙方都說到共同關鍵字就是“對話”。
美專家:大規模武裝衝突可能性低
美國前總統小布什時代在國務院擔任國務卿辦公室南亞事務政策規劃顧問的馬基(Daniel Markey),剛剛出版了新書
《中國的西邊地平線》(China's Western Horizon: Beijing and the New Geopolitics of Eurasia),探討北京與歐亞地緣政治發展。他接受自由亞洲電臺訪問時說,印度和中國這一次的邊境衝突有吵有鬧,雙方甚至鬧出了人命,但兩國現在看來都極力剋制,不想讓局勢失控。
“我不認爲會因爲這次事件,導致中印雙方真的開戰......雖然這確實是四十五年來首見的緊張局勢,但這和印度與巴基斯坦的火炮空襲,長期以來的武裝攻擊是不一樣的。”馬基說。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邊境與領土爭議,從未消停。去年二月,雙方出動軍機空襲交戰;另一方面,巴基斯坦長期以來和中國交好,這讓印度在邊境問題上腹背受敵。
美中亞洲爭鋒 印度“新不結盟運動”持盈保泰?
美國智庫東西中心(East West Center) 華盛頓辦公室副總裁利馬耶(Satu Limaye)和馬基有相似觀點。
利馬耶告訴本臺,中印兩國如果真會重演1962年的邊境武裝衝突,會讓他很意外,他更關注的是美中兩強在印太區域的交鋒。印度爲自身國家利益考慮,新德里有的變與不變,也反映了東南亞國家看待美中衝突的自身視野。
利馬耶說,“印度正逐步改變過去一向和美國及美國的盟邦保持等距交往的姿態。但我會說,這是’新不結盟運動’、不是拋棄過去的’不結盟運動’。”
馬基和利馬耶都指出,南亞地區的和平穩定是美國的利益,然而,利馬耶表示,中國和印度在涉及主權議題上歧見如此之深,但是雙方卻都拒絕了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的願意出面調停的提議。
利馬耶表示:“必須釐清的是,就算印度在外交上、政治上與軍事上和美國及美國的盟邦走得更近了,也不代表印度會切段所有和中國的經濟往來,或和中國發生衝突。沒有哪一個印太國家想和中國發生軍事衝突。”
馬基目前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等國際研究院資深教授,他則認爲,美國展現一定姿態還是必要的,相信多個正承受着中國崛起壓力的亞洲國家,也都看在眼裏,“不能讓中國認爲,反正美中關係已經'破罐子破摔'、壞到不能再壞了,在印度與香港的爭議上又生事端,他們不需要付出額外代價。美國必須清楚表明,中國再有這類侵略性的行動,是要付出代價的。”
他還說,美國可以透過多種方式協助印度,例如提供衛星圖像資訊與情報,讓印度更清楚究竟中國在當地做什麼。
截至發稿,美國國務院沒有回覆自由亞洲電臺置評的請求。
自由亞洲電臺記者鄭崇生華盛頓報道 責編:申鏵 網編: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