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日前有关中国官员“粗鲁”的评论,引发外界关注。中国官方《环球时报》就此发表社论予以反驳,但没有其他大陆媒体进行报道。有评论认为,习近平访英期间,部分官员的要求或许违背了英国价值观,导致英方反感。
多家海外媒体报道,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日前在白金汉宫的下午茶会上,附和伦敦警察厅指挥官露西.奥尔西所说的中国官员在与她及资深外交官、英国驻中国大使吴百纳会面时,突然气愤地离场,并表示中国官员对英国的大使非常的粗鲁。消息引发外界广泛关注。
去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英国,受到英国高规格欢迎。当时,一些自发前来抗议中国人权的英国人权组织以及抗议人士只获得很少的区域表达意见。在街头进行和平抗议的旅英人权人士邵江博及两名藏族青年也一度被英国警方抓捕。
英国《泰晤士报》此前也曾报道,2014年,中国国家总理李克强在温莎城堡会见英国女王。李克强和同行的中国官员威胁称,如果女王不予接见,就取消前往英国的为期三天的行程。
香港时事评论员潘小涛5月12日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中国代表团访英时的一些要求违背了英国价值观,英国人对此有所不满并不奇怪:
“我觉得英国方面有很多的抱怨,通过这次所谓的私下的谈话来表达情绪。因为从其他的英国媒体看到,习近平代表团(访英期间)一定不要看到任何抗议的镜头等等,这跟英国传统的做法是非常地冲突的。他们在安保方面要满足中方的要求,让他们很为难。中方一直都是这样,态度就是我出钱来的,我为什么要花钱受气?”
而在中国,大部分媒体对有关消息均“视而不见”,未见报道,英国BBC的报道也被屏蔽。至5月12日,只有官方《人民日报》旗下《环球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英媒爆炒女王私话,八卦术折服全球》的社评。
评论说:中国已经站在拥有了全球影响因而树大招风的位置上,那些能跟中国沾上边的,就更容易被发现出来,炒成“一件事”。西方自近代以来走到了前面,创造了辉煌文明。但那里媒体不管不顾的“八卦狂”们既张牙舞爪,又很自恋,似乎留了些“蛮夷”的不文雅。
不过文章强调,相信中英关系不会受到此次事件的影响,两国间“黄金时代”是由深厚利益打造的。在这两个历史悠久的国度里,理性都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关注事件的河北资深媒体人朱欣欣5月12日向本台表示,中国的体制造成了官员的傲慢,即使是《环时》的评论文章也充满了傲慢的态度。而这样的傲慢,可能令这些官员出访时的一些行为并不那么得体:
“之所以很多中国的官员出了国以后表现得很颐指气使的态度,实际上一旦他在国内习惯了对老百姓的傲慢,出国以后很不自觉就会带出来,在言行举止上。中共官员的这种傲慢不仅仅是个人修养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折射出这个体制,他们就是这个专制体制的形象的代表,代表的是专制的傲慢。”
特约记者:扬帆 责编: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