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人数4年减百万 部分学校10年后恐关门

中国教育网站最近公布的调查显示,近4年来中国高考考生人数下降140万人。有中国专家就此预测,未来10年间部分大学将面临关门的危机。

0:00 / 0:00

中国教育网最近发布的《2012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近4年间全中国高考人数下降了140万,其中,“三放弃”现象,即:放弃报名或考试、放弃志愿填报、放弃报到等现象日趋普遍。

中国广播网6月6日的有关报道说,与之相对,在高考人数连续下降的同时,高校的招生人数在连续上升。此外,近年来出国留学人员保持了年均20%的增长。

报道说,考生人数的下降是多方面原因造成。首先是适龄学生人数减少。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中国在校中小学生数量连续下降,10多年来已经下降了近1亿人。2008年是18岁适龄人口的拐点,随后快速下降,从而带来高考报名人数的直接下降。此外,出国留学人数增多等原因也分流了一部分生源。

美国民间研究机构“劳改研究基金会”的中国问题学者杨莉黎,就中国高考人数这些年来不断呈下降趋势的原因作了以下几点分析:

“计划生育政策所造成人口的减少,据统计从 2001年到2010年,全国农村的小学减少了一半,由原来的44万所减少到21万所,整体的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规模基本回到了五十年代初的水平。这就意味着高考的生源越来越不足,而同时中国高等学校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一是现有的学校不断增加自己的招生量,希望通过规模效应来赚钱,而同时中国高等院校的数量反倒在增加。2009年增加了42所,2010年增加了54所。这样的情况下,将来会有很大数量的学校倒闭。”

中国广播网的报道说,中国高考报考人数锐减,受冲击最大的当属那些数量庞大的高职高专院校。去年高考结束后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各省市都存在没有完成录取计划的现象。

报道援引中国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对高考人数下降的趋势的解释说,学生之所以会选择弃考或出国留学,就是因为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国内的大学与国外学校相比,确实存在教育质量的问题,没办法用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来吸引生源。熊丙奇提出,中国必须要改变这种状况,真正推动教育制度的改革,建立现代的大学制度。

熊丙奇说,这几年中国国内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的人数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远远超过20万,接近30万,其中不少是中国的高中毕业生。其次有部分学生认为现在上大学回报率太低,这是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所导致。他们认为三本或者高职高专院校这些学校教育质量不高,今后的回报率也不高,因此就放弃参加高考。旅美中国学者程晓农就此表示:

“现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很少,这是一个全国性的现象。二、三流大学的毕业生又尤其难找,同时,在大学生当中女生比男生又更难找。这个现象几乎是人所共知的,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教师们。中国出现了一个现象,就是一方面国民经济生产总值(GDP)增长速度很高,但是这个经济的增长不会给大学毕业生或研究生提供就业机会,企业不用这些人,企业只要农民工。”

中国教育网公布的信息说,中国高考报名人数在2008年达到1050万人,此后就开始逐年减少,到今年只剩900万,递减趋势明显。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