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自殺頻傳 教育部規範研究生導師師德

2020.11.12 15:55 ET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bx1112l.jpg 學生自殺頻傳 教育部規範研究生導師師德(自由亞洲電臺製圖)
Photo: RFA

隨着近些年中國高校研究生自殺事件頻頻發生,中國教育部近日發佈《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爲準則》,以整頓高校學術風氣,規範研究生導師的師德師風。有教育專家評論說,淨化高校學術環境不能僅靠道德規範,更應該嚴格立法,綜合治理。

教育部近日發佈的這個準則中,明確規定研究生導師“十不得”,包括不得要求學生從事雜務、不得隨意拖延學生畢業時間、不得侮辱學生人格、不得與研究生髮生不正當關係等。

 

     

    美國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明在接受本臺採訪時表示,中國高校裏現有的研究生體系是基於利益錯綜複雜的裙帶關係,家長式等級固化。他說,不同於發達國家的高校將研究生視爲獨立的研究人員,中國的高校及導師將獨立平等的師生關係視爲師徒關係。這爲保護學生權益帶來負面的環境影響。

    “在這種家長式的大結構下,上面的老師對自己下面的學生、或者是已經留校工作的學生,有一種等級式的控制權。”

    有媒體報道說,教育部推出這個行爲規範,和近些年研究生不堪導師的壓力而自殺的事件屢屢見報有關。2017年,西安交通大學藥理學博士楊寶德長期遭受導師周筠學術暴力跳河自殺。此前楊寶德多次自殺未遂,但並未引起導師和校方重視。

     

    中國教育部近日發佈《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爲準則》的通知(教育部官網)
    中國教育部近日發佈《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爲準則》的通知(教育部官網)

     

    2018年,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陶崇園不堪導師王攀奴役和阻止出國深造而跳樓身亡。今年五月,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副教授薛燕平長期欺壓研究生黃靜怡,刁難其畢業論文,並對黃靜怡的精神和心理問題不予理會,最終導致黃靜怡不堪壓力跳樓自殺。此外,中國媒體也多次報道研究生因導師性騷擾而產生精神問題甚至輕生的案例。

    夏明告訴本臺,在他任教的紐約城市大學每年都對教職人員進行道德倫理培訓,內容包括如何處理性騷擾、尊重種族多元化、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等。此外,教職人員每年要向學校申報稿費收入和已獲審批的項目資金,並說明與自身有學術利益的親屬情況。一旦發現教職人員行爲違規,校方會對其進行嚴肅處理,包括中止其教學資格。嚴重情況下會影響導師的學術聲譽。他說,在中國高校,導師之間、師生之間有血緣和親屬關係的情況屢見不鮮,更導致師生關係失衡,學術風氣敗壞。

    “所有這些對中國高校來說都比較困難。我認爲不必通過立法,但是把這些倫理道德的規範和職業操守的規範頒佈出來,而且執行起來,就會非常好了。”

    據《2020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數據顯示,2019中國研究生招生91.7萬,其中碩士研究生招生人數約80.5萬人,博士研究生招生超過10萬人。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專家程方平表示,學生作爲弱勢羣體需要保護。

    “這個在很多國家都是很正常的規範,但國內的制度建設比較薄弱,我們只強調管理,不強調維權。雖然是師生關係但人格應該是平等的。”

    程方平說,有些師德不端的導師用評比論文、延遲畢業等學術權力要挾學生,這種既不合情也不合理的行爲是一種腐敗。他說,《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爲準則》的發佈是從管理者角度出發的行政規範,真正建設和諧的高等院校應該加強法治建設。

    “既要保護學校,又要保護學生,還要保護老師,這方面的問題應該整體來解決。但是我們現在的高等教育法在這方面一直沒有修訂,都是一二十年前的規定了。”

    程方平說,研究生羣體應該提高維權意識,不姑息、不容忍導師的違規行爲。高校管理層也應該真正落實對導師行爲的監督和對違規事件的處理。

    “現在高校的風氣壞不光是老師的事,高校的行政化也使得這種不平等關係在學校裏蔓延。”

     

    記者:一冰   責編:申鏵   網編:洪偉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