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星抹口紅親海豚挨轟 中國圈養鯨豚問題多多


2020.10.07 17:10 ET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cm1007.jpg 電視節目嘉賓與海豚“親密接觸”(視頻截圖)

日前上海東方衛視播出的綜藝節目中,出現女嘉賓塗着口紅親吻海豚的鏡頭,引發中國鯨類保護聯盟批評化妝品會對海豚造成傷害,指該節目策劃“又蠢又惡”,呼籲網民拒絕動物表演。

東方衛視播出的《完美的夏天》最新節目中,安排吳宣儀與金子涵兩位女星與海豚互動,並與海豚親密接觸以及親吻橋段。影片播出後,“中國鯨類保護聯盟”(China Cetacean Alliance)在官方微博上炮轟說:“成爲野捕、販賣、圈養、剝削的一環有什麼好開心的呢?這種又蠢又惡的節目策劃,還希望藝人和廣告商都遠離。”

聯盟在另一則博文中也直接點名兩位女星,寫道“你們見到的這些鯨豚都是野捕自日本血腥海豚灣的”,並批評協助拍攝的三亞海洋館“給鯨豚野捕販賣產業添磚加瓦”,缺乏社會責任感。貼文一出引發網友熱議,要求節目組需多科普鯨豚保育知識。

 

 

化妝品、防曬霜恐傷鯨豚

中國鯨類保護聯盟是由多個國際動物保護組織組成的聯盟,成員包含香港、臺灣、歐洲的動物保護組織,致力於改善中國圈養鯨豚的福利問題。成員之一的臺灣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東良告訴本臺,化妝品中含有的化學元素,可能會在接觸過程對鯨豚造成傷害,但因微量所以不易觀察,反而是人類與鯨豚同爲哺乳類,較高的風險是共通疾病會透過接觸傳染給鯨豚。

林東良說,臺灣的海洋館在碰觸規範方面較爲嚴謹,必要碰觸時會要求先洗手,“飼育員是必須不能夠化妝、不能夠有保養品的擦抹,才能夠去水池或從事鯨豚的照護。”

但這並非首次鯨豚與脣膏的“親密接觸”。2018年一部抖音影片中,大連一海洋館飼育員替白鯨塗上脣膏,笑稱白鯨“愈來愈好看了”,事件曝光後引起大批愛護動物人士抨擊,大連聖亞海洋世界也承認疏忽爲此致歉。

除了海洋館飼育員外,來自遊客身上的彩妝品也可能傷害鯨豚。根據英國非營利組織“生而自由基金會(Born Free Foundation)”的資料,許多圈養的海洋館會提供遊客與海豚互動,包含接觸、共遊等,但海豚皮膚嬌嫩,有被人類指甲和首飾傷害的危險,且並非所有場館都要求參與者在進入游泳池之前,先卸掉彩妝和防曬霜,這些化學品可能會污染水池,並刺激海豚的皮膚和眼睛。

至截稿,東方衛視節目組、拍攝場地三亞亞特蘭特斯及兩位女星皆未就此事進行回應。

中國海洋館激增    水平令人憂心

除此之外,中國圈養鯨豚環境也令人擔憂。根據中國鯨類保護聯盟去年的報告指出,中國各地海洋館數量急速增長,2019年有80間運營中的場館,較2015年初次調查時增加了41間。

聯盟成員之一的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鄭家泰告訴本臺,中國水族館發展速度過快,加上爲吸引遊客,時常引進虎鯨等特殊品種,但場館設施、獸醫及馴養員專業訓練不足,圈養條件品質不佳,無法滿足鯨豚的生理、心理需求。

“中國的水族館目的很明顯是要賺錢,所以會引入很大量的鯨豚,吸引不同的遊客和當地人……因爲飼養的水平比較低一點,所以死亡的數量也比較高。”鄭家泰說,中國的鯨豚多來自日本、俄羅斯野捕進口,抓捕過程帶給動物巨大壓力,鯨豚的家庭和族羣成員被迫分離,某些家族失去重要成員,甚至會對整個族羣帶來致命的威脅。

“如果他們(鯨豚)失去了(族羣內)比較有地位的成員,整個家族可能也不能生存下去,也有可能是一些寶寶沒有海豚媽媽,也不能繼續生存……對於整個野外羣體的影響,比我們看到的、想像到的會更大。”鄭家泰說。

鯨豚娛樂重於教育

中國鯨類保護聯盟的報告還指出,中國的海洋館針對某品種海豚的進口數量與《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華盛頓公約,CITES)的貿易數據庫裏進口記錄不符,聯盟共發現了50餘隻頭泛熱帶點斑原海豚在各大海洋館,但記者查閱 CITES 貿易數據庫,卻僅列出13頭個體的進口情況。該數據的不匹配表明,部分場館可能違背了動物進出口的相關法規。

聯盟成員之一的國際鯨豚保育協會 (Whale and Dolphin Conservation)的反對圈養策略專家威廉森(Cathy Williamson)接受本臺訪問時說:“我認爲行業內總是存在一些不透明……如果海豚死亡,實際上很容易從日本野捕中獲得另一隻,他們只需要再買即可。並且(華盛頓公約)數據庫上的數字並不總是匹配。……除非向政府申請並詢問有關從另一個國家進口的海豚的信息,否則根本沒有任何辦法找出特定場館進口(鯨豚)的數量。”

聯盟的報告寫道,中國海洋館並沒有已知的公開物種清單,也沒有關於它們存活率和繁殖率的公開記錄,因此難以蒐集中國圈養鯨豚的歷史和管理數據,也難以得知多少數量的鯨豚在圈養中受傷甚至死亡。

在國際上,野放圈養鯨豚的呼聲高漲,動物保護也是社會關注重點之一,但隨着中國蓬勃發展的海洋公園,鯨豚的娛樂效果高過教育意義。

“小朋友看到(野生)白海豚的時候會說,可不可以叫他們過來表演給我們看?叫他們跳舞給我們看?這些從水族館得到的錯誤觀念,他們放到野外的海豚身上。”鄭家泰告訴記者自身的經驗,在導覽野外賞鯨豚的時候,會聽到小孩這樣要求。他說,動物生存從不是爲了滿足人類的娛樂,但海洋館的各式動物表演,容易傳達給下一代錯誤的保育觀念,使動物保護工作越來越困難。

 

自由亞洲電臺記者陳品潔華盛頓報道   責編:申鏵   網編:洪偉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