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佩奧重申關閉孔院 中國批“污衊抹黑”
2020.10.16 16:00 ET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10月15日再度重申將要求各級學校今年底前關閉校內的“孔子學院”之後,中國外交部批評這是“污衊抹黑”,蓄意破壞中美人文和教育交流合作。但打着推廣中國軟實力旗號的孔子學院,真的是文化教育交流機構嗎?
“蓬佩奧等美國一些政客出於意識形態偏見和一己政治私利,誣衊抹黑孔子學院,干擾其在美正常運作,蓄意破壞中美人文和教育交流合作……美方個別政客應摒棄冷戰零和博弈思維,立即糾正錯誤,停止將有關教育交流項目政治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6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再度炮轟美國政府針對孔子學院的新措施。
這起因於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前一日接受多家美國廣播媒體訪問時,談到孔子學院佯裝他們的目的是文化交流與教導中文,但實質是爲中共進行影響力行動,再度重申美方要求孔子學院於今年年底前全部關閉。
蓬佩奧說:“我們要求每間學校在年底前關閉他們的孔子學院,不只是在大學,也包含從學前班到高中(K-12)的學校。這些是中國共產黨的大外宣的一部份,不應存在於美國教育機構內。”
文化交流? 美國看清孔子學院
近年來,美國政府盡力遏制中國政府在美國國內的影響力,對疑似中共大外宣的機構重力開鍘,包含打着語言文化交流大旗的孔子學院,負責管理孔院的美國中心也在8月被列爲“外國使團”,被質疑在美國進行大規模宣傳攻勢和影響力活動。
在此之前不久,中國教育部已經將孔子學院的運行轉交由民間公益組織“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負責,取代教育部轄下的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漢辦),試圖改變自身和中國政府關係密切的形象。
“中共會一直用一貫的說詞來掩蓋,但我相信美國政府一定不會去理睬這種蒼白無力的辯解。”紀錄片《假孔子之名》導演秋旻(Doris Liu)接受本臺訪問時做出這樣的表示。她的紀錄片揭露孔子學院內幕與中共滲透問題, 使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在2013年關閉孔子學院,創下全球首例。
“它(孔子學院)表面上雖然是以語言文化這麼一個看起來好像無害、而且非常友好的姿態出現,但實際上中共從來是說一套做一套。做的就是美國政府及很多批評人士擔心的……(中共透過孔子學院)輸出他的宣傳、對自由的破壞、審查制度等等。”秋旻說。
關閉孔子學院尚須法律規範
相較過去發言,蓬佩奧此次對孔子學院的態度更爲強硬。他在9月接受媒體訪問時僅說“希望”年底前美國孔子學院數量能歸零,並對此目標表達樂觀。秋旻指出,依照美國製度,政府無法干預美國學術自由,並無“強迫”關閉孔子學院的權力,只能經由法律途徑使各級學校自行關閉。
目前僅有2018年通過的《2019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規定,禁止國防部資助設有孔子學院的美國大學的中文項目,導致多所美國知名大學陸續關閉孔子學院。蓬佩奧在9日與美國教育部長戴弗斯(Betsy DeVos)聯合致函高等教育機構時也指出,國務院無法強迫各校採取任何作爲。兩人也在信中要求各校審慎檢視校園內與中國政府相關的活動,並評估學校是否有維護學術自由、機構自治及資訊透明等。
秋旻認爲,目前的孔子學院關閉方式,皆是以五年合約期滿而不再續約,需有幾年的緩衝期,無法在年底內完成,她說:“除非是美國政府再有新的非常有效的法規出來,使得這些開放孔子學院的學校不得不像2018年(面對《國防授權法》)迅速作出應對措施。”
孔子無處不政治
孔子學院被批評在涉及西藏、新疆與臺灣等敏感議題的文化或學術活動上,要求必須按照中國政府官方的規範行事,引發美國學術自由遭限縮與自我審查的憂慮,甚至被懷疑用來監控中國學生。
根據非營利組織全國學者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lars)的資料,自2019年初以來,至少有39所大學宣佈了關閉孔子學院課程的計劃。協會的研究項目總監蕾切爾‧彼德森(Rachelle Peterson)告訴本臺,中國共產黨滲透美國的教育機構,美國政府鼓勵學校和學院遠離中國政府,是非常明智的行動。
“中國政府希望在漢語教學上壟斷市場,以控制美國學生對中國的瞭解和思考,他們想塑造學生對中國的第一印象,試圖忽略中國政府的那些蠻橫壓迫……美國聯邦政府已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向高等學校和中小學發出警告,指出與中共聯繫緊密的真正風險。這是保護大學和學生所必需的重要措施。”彼德森說。
她在今年八月發表一份報告,指出美國大學理事會爲了換取中國政府金援,使其滲透美國幼兒園到中小學(K-12)的教育,包含共同規劃漢語課程、幫助中共設計並控制美國教師相關的訓練課程。
孔子學院美國中心( Confucius Institute US Center)對外關係與溝通的負責人艾金(Erik Eging)回覆自由亞洲電臺查詢的電子郵件中,表示美國各校的孔子學院各自獨立營運,美國中心無權管理各校孔院,並非像外界認爲是美國孔子學院總部。他認爲外界對於中國的不滿導致對孔子學院產生偏見,這種讓孔院成爲“避雷針”的現象令人沮喪。
自由亞洲電臺記者陳品潔華盛頓報道 責編:申鏵 網編: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