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网站正式开通。志愿捐献者可在线登记捐献器官,并有权随时修改或取消捐献登记。
北京出版的《新京报》网日前报道,中国大陆首个器官捐献志愿者网论登记系统已经启动。经中国国家卫计委批准,中国各地获得国家专业资质的器官获取组织及专业器官捐献协调员可登录该网站,根据志愿者登记的器官捐献意愿,在其身后及时将相应器官取出挽救他人的生命。网站的中文名字是“施-与-受”,网站合作方“国际扶轮3450地区”是香港的一家社会组织,多年来在港开展器官捐献的宣传动员。
根据中国的器官捐献与移植相关伦理法规,公民器官最终是否捐献,除个人生前的意愿表达,还取决于在弥留时是否符合器官捐献的医学状态,按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为脑死亡或不可避免的心跳死亡;并需得到公民近亲属(父母、配偶或成年子女)的同意。因此“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网站建议,志愿者需将自己身后捐献器官的意愿告知家人,以获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据中国国家卫计委统计,中国每年约有30万人需器官移植,但仅有约1万人能获得移植器官,因捐献器官源匮乏。目前,香港、加拿大、新西兰、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都有运行成熟的公民器官捐献意愿登记网站。美国约有48%的公民登记了身后捐献器官的意愿。
报道说,中国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周军介绍,该网站旨在向中国大众介绍推广器官捐献的理念,分享器官捐献的事迹和故事,希望唤起公众对器官捐献的关注。香港演员曾志伟在网站启动后成为首个登记的器官捐献志愿者,他同时被受聘为中国器官捐献宣传大使。世界卫生组织医学官员何塞-努涅斯认为,“施予受”的启用,标志着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开始让公众参与到实现器官移植自给自足的努力中来。
在美国马里兰州从医的金福生医生就此表示,这是一个很好的举措,并表示希望更多的中国民众能踊跃在这个网上登记:
“这是一件好事,希望更多的中国民众能踊跃登记。死亡人的器官中,尤其是车祸之类死亡人的器官是非常有利于移植的。设立这样的网站是一个积极的举措。”
新京报网的报道还说,在中国,器官捐献自2010年3月试点,2013年3月在全国铺开。目前,据中国红十字会与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联合数据,中国已有超2200位公民身后捐献器官。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在今年中国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上说,去年同期,中国公民身后自愿捐献器官数量,已远超临床上使用的死囚器官数量。含北京协和医院,全国38家医院的大型器官移植中心已停止使用从非正规渠道获得的死囚器官。中国公民身后自愿捐献器官,已有一半以上进入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按等待名单中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分配。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专家胡宗义指出,中国多年来是依靠从囚犯身上摘取器官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中国的器官移植需求的。但国际社会和人权组织多年来一直不断地评判中国这种做法违反人道。中国政府不得不承认他们摘取死囚器官进行移植的做法,并在去年宣布停止这一做法。胡宗义说:
“实际上,从最早出现器官移植以来,中国死囚器官一直是唯一的器官来源。后来因为有‘活摘器官’的这个指控,中国官方最后也不得不承认死囚器官的存在。因为这些器官总得有个来源吧。中国政府也知道,一旦做统计就不难发现,在中国,亲属捐献的器官连百万分之一都不到,因此中国政府无法解释国内所作的大量器官移植手术,甚至有很多人从外国到中国做器官移植手术。有时一个器官失败了,它马上就给你换上另一个器官。国际上甚至有医生说,(中国)就好似有一个按需杀人获取器官的人体器官库,否则的话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器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卫生部不得不承认了摘取死囚器官的这一事实。”
中国2007年宣布禁止买卖人体器官,并从2009年开始推出了国家器官捐献体系。但中国大陆器官移植的需求大大高于器官捐献的数量。而且按照中国传统文化,人的毛发、器官不能与身体分离,死后要保“全尸”,所以器官捐献和遗体捐献得不到广泛支持。
新京报的报道说,“国际扶轮3450地区”器官捐献委员会主席王国林表示,目前网站上登记的志愿者信息,仅供国内已获授权的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使用。依据当前中国法律法规,中国内地器官移植医院可为包括港澳台地区居民在内的中国公民进行器官移植,但不允许为外国公民提供器官移植服务或器官供体。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记者:希望 编辑: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