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00
作家、翻译家、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女士,25号凌晨在北京逝世,享年105岁。学界人士表示,杨绛走了,给后人留下了她做学问的风范。
杨绛的去世,将会使她的散文和翻译中犹如她家乡太湖水一般清澈的文笔,成为读者永久的记忆。杨绛的翻译作品包括《唐吉柯德》、《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散文作品包括《干校六记》、《我们仨》,等。
在杨绛的先生钱钟书去世后,学界献出了好几本缅怀他的回忆录,其中,杨绛常常被提及。同样,在缅怀杨绛的时候,美中科技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谢家叶博士很自然地把杨绛与钱钟书并称。谢博士说,杨绛、钱钟书夫妇给人们留下了做学问的风范:
“杨绛和钱钟书夫妇受到尊敬,一个是他们在文学、学术方面的的成就,一个是他们作学问的风范…… 一辈子不巴结权贵、淡于名利、埋头做学问。”
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家夏明教授指出,杨绛和钱钟书的世纪人生,是中国近代史上广大高级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夏教授说,杨绛、钱钟书给我们留下了生存的智慧:
“他们(杨绛、钱钟书夫妇)的世纪人生,既有古典的、传统的中国文化的影响,又在民国年代到西方留学、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后来又被打进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
曾在杨绛和钱钟书所属的中国社科院文学所读过先秦文学研究生的学者谢选骏指出,杨绛和钱钟书的人格是儒家“大学”和“中庸”精神的完美体现:中庸,但不平庸:
“她中庸又不是平庸。她很优秀。”
不过,谢家叶博士指出,在现实生活中,一般人作不到像杨绛和钱钟书那样清高:
“如果你不跟人家交流、接触,而是深居简出、关起门来做学问,这也有一定的缺陷。”
美联社说,“杨绛”是星期三中国微博上搜索量最大的词汇。
(记者:杨家岱 责编: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