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人学者李小兵、夏明: 中国官本位传统压抑海外高科技人才的归国热情

0:00 / 0:00

25号的腾讯新闻网刊登北师大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师田方萌的文章。文章说,中国高学历人才外流规模居世界第二位,外流率则位于最低之列。美国华人学者夏明、李小兵表示,中国对科技人才的政策有待改进。

北师大田方萌老师的文章旨在纠正一些媒体和学者对中国人才流失现状的夸大,指出有些统计数字“常被误引”;但文章承认“人才是21世纪最宝贵的资源”,人才流失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家夏明教授分析了中国人才外流率相对不高的原因。他说,中国公费出国者的比率大于外国学者公费出国者的比率,而公费出国的学者比较难于在国外滞留:

“其他国家出国旅游、留学很多是个人行为,而中国人出国访问、留学、作访问学者,主体上还是国家行为。”

中国政府当然希望有尽可能多的中国学者在海外学成后回国服务,然而只有一个好的政策才能吸引海外人才。美国俄克拉荷马中部大学西太平洋研究所所长李小兵教授表示,中国对海归人士的待遇和政策存在一些缺陷:

“在中国,往往真正的(学术)成果得不到论证、支持;认识人、有人际关系的,可能(反而)可以做院士、获大奖。”

纽约城市大学的夏明教授也说,中国的权本位和官本位传统对学术的干预压制了科技人才的积极性:

“学部委员、院士、博导等的评定都受到权力干预。最卓越的人才拿不到最高的学术头衔,而那些部长、党委书记却可以‘赢者通吃’:他们既拿了政治权力,又捞了钱财,最后又把荣誉头衔全给捞掉。”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几年前谈经济调整的时候,希望需要转型的中国经济实现凤凰涅磐式的脱胎换骨。夏教授说,中国经济的凤凰涅磐离不开高科技人才:

“凤凰涅磐需要高科技人才…… 现在高科技人才在很多地方没有受到重视。”

记者:杨家岱 责编:吴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