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案9月初出台后在海内外引起广泛热议。美国西东大学的尹尊声教授表示,大学本科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美国俄克拉荷马中部大学李小兵教授也表示,中国大学应当纠正低年级学生知识面过窄的倾向。
中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经济上升的年代。一方面,中国需要一些学有专攻的创新型人才,以助推某些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中国也需要大量尽职尽心的干才,以保证各行各业的发展走上稳步、均衡、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中国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要在满足这两种需要之间找平衡。
美国俄克拉荷马中部大学的李小兵教授说,中国上个世纪中叶的教育和高考招生制度,直到最近才开始酝酿真正深入的改革。李教授说,中国现行教育制度下培养出来的人,大多知识面偏窄:
“(中国大学)很多专业面很窄,一个专业的人不懂其它专业。在美国、在西方(的大学),第一年、第二年都上基础课,人文、社会科学都学;从三、四年级开始,才学专业课。”
美国西东大学教授尹尊声表示,中国今后将在大学本科阶段着重通才的培养:
“原来强调专业,现在又强调通才…….改革朝这个方向走有它一定的道理: 防止学生过早开始偏科…… 在美国,真正的专业教育是放在研究生阶段。”
尹教授举出欧美科学界的爱因斯坦、科技界的比尔-盖茨等一些天才人物为例说,天才主要不是靠培养产生的;在一定意义上,大学是要培养人才,而不是造就天才:
“我给学生讲课的时候就讲,大学是给谁准备的?大学是给中间这段一般智力的人准备的。”
尹教授深入阐述说,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多类别、多层次、多样化设计适应因材施教的需要,这是值得中国借鉴的:
"美国大学分的层次比较多,有最好的大学,一类二类三类的,还有社区大学,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
尹教授表示,希望中国检讨一下它的应试教育思路:
“应试教育思路对人才的全面性-- 包括对德育-- 的重视-- 远远不够。”
(记者:杨家岱/ 责编: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