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考试加分受非议

0:00 / 0:00

浙江浦江县推出家长献血孩子考中学可以加分的政策,意在鼓励居民无偿献血,然而这种“明码实价”的捐献政策,却受到网民的批评和讽刺。

浦江鼓励居民献血的政策,实际上今年七月份已经推出。

中国的钱江晚报报道说,上周末一位网友把相关政策披露在网络上,结果引起了众多网友的转贴和评论。

浦江县的政策,是家长无偿献血超过四千毫升以上,直系子女参加中考可以获得加分,献血超过四千毫升加一分,超过六千毫升加两分,而献血超过八千毫升则可以加三分。

报道说,浦江县的政策还规定,献血超过一定的标准之后,还可以在当地获得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免费乘坐市内公交等优惠,甚至获得现金奖励。

有网民批评说,因为每个人的身体健康装康不同,这种以献血奖励升学的办法对孩子不公平。也有网友总结说,以前升学拼爹、拼钱,以后要拼血了。甚至有网友提出捐献某个器官是否应该得到更多的奖励。

广东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和心理学教授郭丽表示,在中国各地医院普遍缺乏血浆的情况下,类似浦江的这种政策以前也曾出现过,目的是鼓励大家无偿献血。

“中国血库一直缺血,这个很多年了。中国自愿无偿献血,还没有形成一种社会的风气。以前也是用类似的办法鼓励献血。比如献血之后,到自己用血的时候可以免费和优先等等,就是给好处。”

她介绍说,中国血库缺血的问题已经持续了多年,近年以来情况更加严重。根据统计数据,世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人口献血率为4.54%,美国为6%,中等收入国家约为1.%;而目前中国人口献血率为0.84%,中国的无偿献血人数持续下降。

浙江杭州一位医务人员葛先生表示,以物质和各种利益诱使民众无偿献血,恐怕未必有好的效果。

“给学生加分,引诱家长捐血,因为中国人看重教育。但这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最后还是要提高道德,让大家主动自愿献血。”

葛先生认为,浦江推出的鼓励献血政策或许有效果,但长期来看,这种鼓励可能产生一些负面的作用,对社会整体道德提升和社会爱心和关怀文化造成不利影响。

广东的郭教授也认同这样的看法。

她表示,中国人不愿意献血有多种原因,包括全社会公益道德下降,信任危机,也有对献血问题不正确的传统误解。用利益鼓励民众献血,只是一种短期的办法。

“浙江这个地方推出这样的政策,在中国什么都讲利益的条件下,这还是有一定作用的。但长期来看,还是要形成社会风气。”

她认为,中国血荒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中国社会整体道德下降,甚至医学院的学生很多也不愿意无偿献血。

葛先生则表示,过去二十多年,中国在血液问题上出现过严重问题,中国政府虽然有所改正,但从未公布处理结果,导致社会上对涉及血液问题的误解极大。

“以前河南卖血,就形成了艾滋病传染。另外,这个血给了医院,是给病人用了还是到别的什么地方去了?反正大家对政府部门都不太信任。”

山西省对省内艾滋病患者的调查显示,大部分人是通过输血染上艾滋病毒,而其他如肝炎等其他疾病,也可能通过献血和输血的渠道传染。

1990年代,河南省推动卖血经济,在省内农村大面积设立抽血站,鼓励农民卖血致富,结果造成该省艾滋病大肆泛滥,成为中国艾滋病问题最严重的省份。后来虽然停止了相关的做法,但该省因抽血导致艾滋病泛滥的问题从未被追究过,官方也未对中国民众做出认真的交代。而近年有关中国红十字会的丑闻不断,也使得许多人对官办的公益组织不再信任。

葛先生认为,最近两年中国献血人数下降,和中国社会公共服务的信任危机有很大关系。

(记者:石山 责编:吴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