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搁置水坝修建计划 中国为跨境河流开发辩解

4月19日,湄公河四国委员会未就在湄公河修建水坝一事达成共识,老挝决定搁置35亿美元投资的水坝和水电站建设。当天,中国外交部也就跨境河流在中国境内的水利开发表态。

0:00 / 0:00

由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组成的湄公河管理特别委员会周二表示,对于老挝拟投资35亿美元兴建的沙耶武里水坝和水电站计划存在分歧,各国同意就水坝可能造成的水文影响进行研究,并留作今后部长级会议的商讨课题。

老挝曾计划在湄公河下游主河道修建水电工程,以向其邻国出口电力换取发展经济的必要资金。但这一计划对流域内数百万人赖以生存的渔业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却引起与会各国的争议。

连续数年,湄公河下游国家遭受严重的旱、涝灾害。有环保组织在湄公河流域国家的调查显示,目前湄公河干流水位下降以及流域改道所造成的水文灾害,与中国在上游澜沧江修建的多座水利工程有关。

中国地质学者杨勇指出,处于湄公河上游的中国澜沧江流域,目前水电项目发展迅速,但相应的水文状况调查和数据共享、透明等机制的建立,却亟待解决。

“湄公河上游在中国境内是叫澜沧江。这个澜沧江现在在中国境内建成运行的,在云南省境内有4到5座。在建的可能有3、4座,西藏境内目前规划状况还不清楚。但是肯定有。总的规划下来大概15座左右。湄公河下游国家都有些担忧,现在就应该建立一个湄公河流域的协调机制。这个流域内的相关国家都参与的,准备规划和已经开发的水资源利用水利、水电、城市发展、农业、工业、航运、水文信息的共享机制。那现在这种机制没有。”

2010年,湄公河流域国家遭受50年以来最为严重的旱灾。特别是世界主要稻米生产国泰国和越南,水稻产量因缺水产量锐减,老挝和柬埔寨也因旱情严重出现船只停航,湄公河下游的农业、渔业和航运均受到严重影响。近年中国在湄公河上游修建的数座水坝,其截水能力对于环境的影响,一直受到沿江各国的关注。

4月19日,中国外交部就目前跨境河流上修建水坝问题作出回应。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表示,中国作为上游国家绝不做有损下游国家利益的事,中国将加强与有关各方的沟通和协调。

原美国环保署的中国项目主任杨兴泰表示,有关跨境河流的水利开发,中国在强调与周边国家发展关系的同时,必须考虑其他流域国家的利益与其自身的发展同等重要。

“澜沧江的这个问题至少存在有10年了。因为当初国内很多环境团体就提出很多不同的看法。中国的国际河流开发对下游水文有一定影响。不只是一个环境问题或者资源问题而且很大程度上变成一个政治上的问题了。中国和周边国家要维持良好的关系不能单是一方面去开发,因为河流下游会受到很大的生态或者经济方面的影响。使下游国家对中国的开发也要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和满意,否则的话就变成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对中国本身也不是很好。”

地质学者杨勇也认为,由流域各国参与的共同协调机制以及信息的公开,是保证湄公河流域合理开发的必要条件。

“我认为要合理地开发,要照顾到上中下游方面的利益必须要有一套协调机制才能达到共同开发,达到一种共赢的局面。针对这几年出现的问题,我认为就是一种信息不公开、信息不透明,没有达到共享的局面。建立这样一种共享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只会加剧这些国家的矛盾。”

中国在去年4月召开的湄公河委员会国际会议上曾承诺,将公布更多有关澜沧江、湄公河梯级水坝的进出水量信息,以减少下游国家对于可能引发的洪涝灾害的不安。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何平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