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二日是《李鹏六四日记》原定在香港推出之日,而出版方香港新世纪出版社近日突发声明由于有关机构提供的版权信息和香港出版法的考虑,取消该书出版计划。本台记者周二联系上出版人鲍朴,他对此表示遗憾:“我觉得非常遗憾,就是将来研究历史的人没有一个正式出版物,至于出版社来说我觉得这不是个很大的问题,停下来就停下来了没有办法。”
对于“有关机构”是哪个机构, 又提供了怎样的“版权信息”鲍朴表示不便透露。他曾在出版前言中提到“本书出版以后,如为作者所证实,则关于版权的合法权益应归属作者本人。”不少分析认为只有在李鹏承认此书版权属于他本人,并且没有委托鲍朴出版的情况下,才须重新考量香港版权法的因素。
而鲍朴的父亲,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政治秘书鲍彤有这样的看法:“不能出版本身就说明中国没有出版自由,包括前国务院总理也没有。第二我想说明了现在在中国仍然有非常强大的权力他不愿意把真相告诉老百姓。好处呢倒是反过来证明了,李鹏六四日记的作者就是李鹏,如果作者不是李鹏还要动员这么大的力量来干这个事情?采取这样的措施?恐怕他(李鹏)受到压力以后才来说这是我的书,我不同意出版你怎么给我出版了?我想大概是这么个意思。如果他不想出版干吗要写呢?写就是为了出版,为什么又不让出版呢?就是说人家叫我别出版所以我也不能给你出版。这个里面是非常微妙的一些东西,我也不清楚这些事情,我只能作为一种观察和猜测。 ”
六月初,该书将要出版的消息被香港媒体曝光,随即网上就出现了电子文本,被广泛传阅。
香港《明镜月刊》已经上市的七月号也披露了李鹏日记重要内容。据该刊相关解释称,因为之前考虑到了怎样才能不涉及版权问题,采取的是长篇报导方式,从新闻的角度上,这些内容不应该被掩盖。该刊编辑还指李鹏在日记中对胡耀邦的人格大加赞扬,并借胡耀邦之口又赞扬了自已,很有趣。
另外前中共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小组研究员吴国光为该书写的近两万字导读也被新一期香港《动向杂志》节录刊登并且早在上周就已经上网被广泛转载。
鲍朴说:“ 那个因为上网了,没办法收不回来了,动向杂志十五号就登了。我觉得(写得)很好啊! 反正动向杂志已经上网了,现在人人在转载。 ”
现任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中国研究和亚太关系讲座教授的吴国光周五接受本台采访。
吴国光:(这本书)当然是出版最好了,那不能出版至少没有文字(印刷品)的东西在那里了。我想应该是更加肯定了是李鹏写的吧!
记者:你写的那个文章发表什么不会受影响吧?
吴国光:那个版权是在我手里,对!那不是李鹏的版权。香港动向杂志摘了一些。
记者:报道里可以引用你的文章么?
吴国光:没有问题,我不追究你们版权问题。
这篇题为《政治权力、宪章制度与历史悲剧》的导读将该《日记》中的信息与其他资料旁证相比对填充了一个事关重大历史空白,八九年四月二十三日下午,赵紫阳离开北京出访北韩。当天晚上,邓小平有密令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给李鹏;正是这个密令,认定学生运动为"旨在推翻共产党的反革命动乱",并确定了一系列的强硬应对方针。
文中写到:邓小平非法行使权力,迫使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不合程序地下台,从而引发在胡耀邦去世时兴起的一九八九年天安门运动;为了维护和维持自己的非法权力,邓小平必然坚决压制学生运动,于是认定学潮是"旨在打倒共产党的反革命动乱";邓小平又要掩盖自己的非法决策权力,于是我们看到当局隐瞒四月二十三日邓小平决策这一历史事实——现在,揭破这一事实,反过来也就凸现了一九八九年政治斗争的实质是合法与不合法之争。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围绕一九八九年天安门运动所展开的政治图景,凸现了两个最为基本的政治问题︰一个是国家权力与民众意愿之间的关系问题,一个是宪章制度作为基本规则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问题。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丁小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