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云南省福贡县拉马底村东岸的乡村医生邓前堆,28年来几乎每天都要凭借一条120多米长,距离怒江江面30米高的溜索跨江为村民出诊治病。这里地势陡峭,山坡大多在25度以上,而“希望修一条能通车的桥”已成为邓前堆医生的长期夙愿。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日前作出指示,要求中宣部、交通部和云南省帮助解决邓前堆医生这一朴实的心愿。
官方“人民网”更以《李长春批示“索道医生”是一场“及时雨”》的报道,高调宣传李长春这一批示是彰显国家致力于民生建设、体现了领导人对基层工作的重视。但与此同时,公众舆论却有不同的声音。
有评论认为,邓前堆28年来冒着生命危险溜索横跨怒江,难道地方政府一直没有发觉?没有提出解决措施?难道只有央视的报道才能引起中央领导人的重视吗?
中国民间权益关注组织“民生观察”的负责人刘飞跃就此表示。
“应该说这不是常规性的一个工作或者结果。现在有反映政府为民众服务或者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28年他溜索道,为村民看病,当地政府它不可能不知道,为什么不能修呢?非得到最高的领导人发话才修。这个现象本身就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它也不具有普遍的意义。”
中国总理温家宝近年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呼吁各地政府要切实为民众解决实际问题。他的举动也为中央一级的领导人表现出了亲民的形象。
就李长春亲自作出修桥批示的报道,长期关注中国民生问题的北京艺术家艾未未表示:“我觉得这种事儿如果是需要政客来提的话,显然最翁之意不在酒了。领导长年以来希望有一个亲民的形象。那么这个亲民的形象最滑稽的一点是必须有长期的这么一种困难的状态或困难户存在。我们针对四川的地震,包括国家的财政问题还有教育、建设对政府机关做过不止一百次信息的咨询,但是回答都是一样的:你是无权知道的。所以,我们看到公开的表演也好,还是形象的塑造也好,和现实是截然相反的。”
云南省怒江州的总面积是14700多平方公里,12个少数民族在52万人口中占到92%以上,而散居在怒江峡谷两岸的村民就有8万多人。
官方中广网的报道说,乡村医生邓前堆在2009年前的工资只有每月100多元。但收入微薄的邓医生多年来为贫困村民垫付医药费,个人贷款竟高达25000多元。至今在中国官方媒体的上,并没有报道显示李长春是否也对当地的医疗状况有任何批示。而云南省卫生厅却在2月9日发出关于“开展学习优秀共产党员邓前堆活动”的通知。
刘飞跃指出,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作保障而不能有赖于某位领导人的关注。
“最高领导人,他们能够注意到的事情是非常非常有限的,解决这些事就是靠政府日常的管理,日常的制度,这些事情我觉得最应该做的最主要的是更新当地的官员。针对他们失职的责任,最终是要通过制度来解决。而不是通过某一个领导人特殊的关注。”
官方新华网的报道说,李长春作出批示后,目前交通部和云南省已决定共同出资,在拉马底村建设一座农用车吊桥。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何平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