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底,缅甸政府总统吴登盛突然向国会宣布,为顺应国内民意,搁置巨额投资的中缅密松水电站计画,令中国方面非常震惊。由于水电站的建设将使当地63个村庄被毁,1.2万居民被迫迁移,严重损害他们的生计和传统生活方式,因此建坝方案一直遭到缅甸国内民主人士、环保者及当地克钦族的强烈反对。一向采取独裁政策的缅甸政府为什么突然关注老百姓的呼声了呢?美国托雷多大学荣誉退休教授冉伯恭说,其实,缅甸一年前新政府当选后,以前的新闻管制已放松许多,当局开始释放一些政治犯。最近,报章杂志基本上已可以无限制地报道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姬的消息。他认为,缅甸当局采取这些新政和国内外的政治局势有关,
“缅甸在亚洲国家当中到现在为止恐怕还是最穷的国家之一了。原因就是它不对外开放。现在自从选举以后,缅甸政府好像对人民的控制稍微松动一下;对孤立的外交政策稍微改善一下;对反对党、异议人士稍微比较宽松一点点。”
今年10月8日,缅甸新闻审查及登记部主管丁瑞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缅甸应当解除对媒体的限制,还建议关闭已存在40多年的新闻审查部门。 他說:「新闻审查不符合民主实践,应当在不远的将来予以取缔。」此言一出,举世哗然。但是冉伯恭教授说,缅甸政权的这些所谓新政只是表面文章,
“专制的政府没基本的改变,也没有计划改变。这是为了适应国际形势,外面的影响,多少做一种姿态。我想在最近的将来缅甸政府不会在民主方面有根本的改善。”
今年10月12日,缅甸政府宣布计画特赦6300名囚犯,在12日当天便释放了约300名囚犯,包括博客写手、喜剧演员扎加嘎纳。特赦名单还包括2007年参与游行而被捕的全缅甸僧侣联盟领袖甘比拉,当时他被判入狱68年。 如何看待缅甸政府的这些递进式解禁措施?美国罗切斯塔理工大学教授朱永德说,缅甸军政府的这些措施并非一时的突发奇想,是因为受到国内外的各种压力。首先,缅甸反对派多年遭到打压,领袖昂山素姬被长期软禁,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同情。再加上缅甸国内经济极度落后,民不聊生,
“为什么松动?当然跟中东的关系、跟利比亚、也门发生这种事情当然是有完全直接关系的。可是对内来讲,它除掉在世界各地有这样一个明显的昂山素姬代表的自由派,它就必须要在它这个问题上要有比较明确的表现。否则的话,国外的力量很容易就集中支持这么一股势力。”
朱永德教授说,他对缅甸的民主进程并不看好,因为民主社会需要经济和文化教育等各各方面的基础,这些目前缅甸还不具备,
“什么是民主?是大家参与和管理众人的事。我今天饭都吃不饱,我哪能去管人家的闲事呢?所以我想一个经济制度、一个教育水平。另外当然,当然在某种情况之下,假如说是一党独大的话,那也不容易实行民主。”
朱永德教授说, 目前,缅甸新产生的国会仍然由军方控制,军政府支持的候选人获得了80%的席位,而长期控制缅甸的军事强人也都是退而不休。 军政权不会轻易退出政治舞台,缅甸要走向民主社会还遥遥无期。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