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关闭多家血站 血荒与安全矛盾难调整

贵州省近日宣布把20家商业采血站减少到4家,这一消息在舆论中掀起阵阵波澜。有人担心这会引发“血荒”,有人担心靠卖血为生的农民的生计问题。中国的“血荒”与血液安全之间的矛盾再次突显出来。

0:00 / 0:00

贵 州省以前有25家单采血浆站。2006-2007年时,中国改变了血站经营方式,由卫生部门所属改为卖给企业经营。当时贵州关闭了5家有传染病风险的血 站,其余20家由华兰生物等几家私营企业收购。今年7月中旬,贵州省卫生厅下令关闭16家血站,这些血站8月1号已停止运作。业内人士分析,贵州关闭这些血站,主要出自于血液安全和政府形象两方面的考虑。河南一个血液安全博客作者孙亚先生介绍说,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原地区首先出现农民卖血潮,河南曾是采血大省。后来,河南艾滋病疫情严重后,开始整顿和关闭血站,卖血潮向南方省份转移:

“血液安全就是丙肝、疟疾等其他的也非常重。我们的血液始终是不安全的。那么到后来艾滋病这个问题,把血液安全问题整个暴露给大家了。那么河南地区停了,然后这些采血站往广西、云贵去了。但是很不幸。广西是艾滋病疫情上升最重的一个省,然后贵州也是比较重的一个省份。 但是具体和血液、采血站有没有什么关系,这个不好说。”

贵州这次关闭血站对几家血液制品上市公司的冲击自不必说,关键的问题是中国的血荒与血液安全之间的矛盾问题。一方面医用血供应不够,另一方面血液安全问题让人担忧。孙亚先生分析说:

“看我们整个国家的采血制度,实际上农民献血,过去卖血,是给很少钱的。400毫升才有50块钱。那么国家现在也是一种号召,一种商业的利益,为了一些上市公司,盈利为目的。它不是真的以生命救济为初衷,如果是这样,我们完全可以用无偿献血这种模式。它现在是一种有偿献血,商业模式的运作,往往出现超采、违规、实际管理上就有一些难度,会产生一些问题。”

贵州省是中国的原料血浆供应大省,供应量本来占全国总量的30%。贵州这次关闭16家血站,让一些卫生专家担心,3个月后,中国会出现血荒,白蛋白和八因子 等血液制品价格会上升。八因子是治疗血友病的血液制品。中国血友之家副会长、上海的孔德麟先生说,贵州这次削减血站的数量,对八因子可能没有什么影响,因 为贵州那几家生物制药公司主要不生产八因子,但贵州这次措施可能对白蛋白等其它血制品的产量有影响。

与孙亚先生一样,孔德麟先生也认为,中国的血荒与血液安全方面的矛盾主要是因为血液供应不完全是无偿献血:

“文化方面没有提升到一个救死扶伤呀比较高的水平,这是当成一种买卖性质。卖血浆就照顾穷的地方给他们有点收入, 交通不便,似乎是很干净的地方。让我来看,其实不安全,电话也不通,你怎么监控呀?”

贵州这次关闭多家血站,也让一些靠卖血为生的农民为经济来源感到忧虑。有的贵州村民夫妇一个月每人卖血两次,可总共获得600元人民币的收入,否则无法供养孩子上学。孙亚先生说:

“它很多经济落后实际上是因为政策的不均衡,得不到政策的支持,你像血浆站,像河南这些地方关闭了以后,对它来说,或许对当地经济或许是一种拉动的趋势,就是别人剩下的东西,他因为没有其他政策,他就只好去捡。那么捡来以后,随着时间推移,实际上是个负担,是个包袱。它这个模式造成超采、频采呀,是非常不道德的,是非常邪恶的。”

就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验来讲,无偿献血机制是用来保证血液安全的重要手段。在美国纽约一家癌症医院从事采血工作10多年的林红医生说:

“在美国七十年代的时候,曾经是有偿献血。就是你来献血给你点钱,或者给点儿什么东西啊。但是从出现艾滋病以后,完全就禁止了,完全变成无偿献血,就没有任何物质的刺激,物质的东西。所以,我觉这个问题,从全民的的角度,提高每个公民的无偿献血意识,才能把好这个关。”

中国目前总共有大约100多家合法商业血站。

以上是本台记者安培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