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两家涉铅污染企业被要求停产接受调查

9月15日,上海市政府宣布针对康桥地区近期发生的儿童血铅超标事件,环保部门已要求两家涉铅污染企业暂停生产,并接受调查。

0:00 / 0:00

根据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发布的消息,两家企业分别是上海江森自控国际蓄电池有限公司和上海新明源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据介绍,在9月上旬上海康桥地区发现儿童血铅超标案例后,上海环保部门针对当地的铅污染源进行监测,经专家论证并初步确定后,目前已将责令暂停生产通知书送达上述两家企业。

近年在陕西凤翔、四川隆昌、安徽怀宁、广州紫金以及浙江台州和德清等地发生的铅污染或居民血铅超标事件多与当地铅酸蓄电池厂有关。而上海康桥地区日前发现儿童血铅超标案例后,迅速引起家长和居民的恐慌。一位上海居民张先生说:

“现在不是说康桥一个地方,整个上海都没有安全感。我们最近都在叹息,现在哪里有好的空气?干净的水?干净的食品呢?现在我想心里话是束手无策。”

中国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的统计显示,截至到今年7月,中国各地已排查蓄电池生产、组装及回收企业1930家,其中583家被取缔关闭、405家被停产整治、610家停产。而中国“第一财经日报”周五的报道透露,目前国内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已超过3千家,但真正拿到国家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只有1千多家,许多企业都未获得许可证,也达不到环保生产要求。

中国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张赞宁指出,虽然环保部门正在强化整治力度,但血铅污染事件却屡禁不绝,这与中国多年来追求商业利益而缺乏社会责任的经济政策有关:

“环保在我们国内其实并不是很重视。我们国家不是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观点吗?所以,在发展是硬道理的口号下,往往是罔顾环境保护、罔顾居民的生存环境,都是由此而产生的。我们应当提人权是硬道理才比较科学。如果你的生产发展了,我的人铅中毒了,我的人死了,那么你的发展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所以我觉得我们国家虽然表面上很重视环保,实际上还是把生产和发展放在第一位。这就是造成铅污染的主要原因。”

随着中国汽车、电动车的工业发展,国内市场对蓄电池的需求量一再攀升。研究显示,中国每年铅酸蓄电池的原材料生产和废弃流程,已成为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环节之一。上海维权人士冯正虎表示,社会日益强烈要求监管机制透明并参与监督,这对中国的环保整治问题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压力:

“国家现在GDP正成为它追求的目标。那么对地方来说它追求经济效益,特别在企业它追求企业效益不可能马上停下来。所以我看这些污染的项目还会持续进行。当然需要对它监督跟其他社会舆论的公开。一些老百姓的维权意识很强,如果有这种现象发生他们会起来抗议的。如果有这样大的压力,我想这样大的污染的企业就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另据美联社星期五的报道,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江森自控总公司表示,他们正与中国当局合作也高度关注当地工厂附近居民对铅污染担忧。但该公司表示,没有理由相信这家电池厂造成了污染。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何平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