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将在本月18号开工, 2013年落成的这座商贸中心可不是通常所说所见的那种常规商贸中心, 因为它的总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相当于100个足球场那么大,可以容纳七万多商家, 将经营的中国产品包括工艺品、服装服饰、箱包皮具、文化用品、五金等十多类。有报道形象地称,这一商贸中心是中国打造的泰国版“义乌小商品市场”。
加拿大拉瓦尔东西国际商业教授苏展博士表示,商贸中心的落成在两个方面肯定有助于中国的出口贸易:
“一方面它可以避开一些比如说对中国的特殊关税,对中国的贸易壁垒等等这些东西。应该承认有这些可能性;另一方面这可能作为第一步。因为现在中国大的趋势,其实实际上就是不但要生产要出口,而且要自己驾驭这个生产,自己驾驭这个出口。不是仅仅作为一个世界的工厂,世界的蓝领。因为亚洲应该说是国外投资或者对外投资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可能下一步会吸引一些中国的厂家在就地投资。这个时候就可以完全避开所谓的中国制造这个字眼或这个嫌疑。”
中国与包括泰国在内的东盟去年一月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 协定将大幅减少中国出口东盟各国商品的关税。 然而, 位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的肯尼索州立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李健彬(Chien-Pin Li)教授表示,如果从出口到泰国的商品是制成品,通过商贸中心再转口到像美国和欧盟等国的可能性不大:
“再出口的话,通常照国际贸易的一个标准的流程的话,它一定要加一定的附加价值在认定产地上只要让他们信服这是从泰国出来的,不是从中国转个口出来的。除非是说中国进口的时候,它是半成品然后在泰国再加工。然后它加工的附加价值达到一定水准,再出口。另外一个方面,中国与泰国有其他的协定,假如泰国有类似台湾的加工出口区。从那边再转出口。那是有可能。”
国际贸易规则中有出口商品原产地等限定措施, 以确保国际贸易的公平。有数据显示,中国去年十一月的出口额跳升近35%, 达到1530亿美元。中国十一月出口额如何大幅攀升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往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大。
苏展教授表示,在泰国要建设相当于100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商贸中心, 中国要有双赢的思维, 否则将来有可能招致泰国商家, 甚至政府的不满和对“中国制造“的抵制:
“中国在曼谷建这个商场,如果仅仅是主要的引进中国制造的话,这个不会持续。为什么呢?这对当地的经济、当地的工业肯定有很大冲击作用。会很快引起曼谷政府、曼谷企业的反弹。因为中国在非洲..., 我到非洲去很简单像塞内加尔这些国家,包括到南美、秘鲁、墨西哥这些国家,你去看对中国制造第一步都是比较欢迎的,都是慢慢开始反感,反弹比较大。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到目前为止,中国好多操作手段不太注重双赢。只是把在外面投资作为一种权宜手段。只是为了中国企业,为了中国产品怎么样。 ”
苏教授认为, 中国政府已经慢慢认识到这一问题, 并且开始敦促在海外经营的中国商家与所在国家或地区建立互惠互利的关系。 不过, 苏教授同时表示,将来中国也有可能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其他亚洲国家建设类似的商贸中心。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