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價值觀"取代客觀大數據?  評論:民族主義聲音將成主流價值

2021.10.14 09:49 ET
"主流價值觀"取代客觀大數據?   評論:民族主義聲音將成主流價值 中國積極進行“淨網”行動等網絡監管工作
路透社圖片

客觀數據一直是政府制定政策的依據,但在今天一切以政治掛帥的中國,連學者也提倡放棄依賴大數據,要用 “主流價值觀導向”駕馭網絡算法,以防止對公衆利益及國家安全帶來風險隱患。不過,如何能讓主流價值觀導向駕駛大數據?當中的主流價值指的又是什麼呢?

隨着中國積極進行“淨網”行動等網絡監管工作,天津大學新媒體與傳播學院院長陸小華週四(14日)在《經濟日報》撰文,提出響應中央網絡政策和主張,用主流價值導向駕馭算法。他說,從公衆利益和國家安全層面而言,絕不能任由推薦算法決定青少年的信息獲取和價值觀形成、決定信息分發導致意識形態安全失衡,以及絕不能因法律、技術監管能力不到位,而令互聯網信息算法推薦服務在關鍵時刻帶來風險。



爲了有效防範算法帶來的風險隱患,陸小華提出四大建議,包括要樹立正確導向,算法推薦服務提供者應該堅持主流價值觀導向,優化算法推薦服務機制,積極傳播正能量;亦要建立法律法規,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要爲算法綜合治理提供規則依據、奠定法治基礎。同時,陸小華建議要提升監管能力,認爲相關監管部門應當具有在不掌握算法內部結構的情況下,以一定規則、特定輸入條件、輸出結果對算法進行綜合測試的專業能力,並研判算法應用產生的的意識形態、社會公平、道德倫理等安全風險,提出針對性應對措施。最後他提出要優化協同機制,多方參與算法安全治理機制,特別是強化企業對算法應用產生結果所負的主體責任,才能夠形成算法安全多元共治局面。


有天津學者週四(14日)撰文,響應中央政策,要用主流價值觀導向“駕駛”網絡算法,以防算法對公衆利益及國家安全帶來風險隱患。(中國《經濟日報》頭版)
有天津學者週四(14日)撰文,響應中央政策,要用主流價值觀導向“駕駛”網絡算法,以防算法對公衆利益及國家安全帶來風險隱患。(中國《經濟日報》頭版)

何爲“主流價值觀”? 網絡研究員:網絡將只剩民族主義、國家主義聲音

對於文中所提倡的主流價值,中國網絡研究員周曙光接受本臺訪問時指出,隨着習近平上臺後,當局越來越重視網絡言論控制,令網絡只剩下強調民族主義、國家主義的聲音,而這些聲音亦繼而成爲社會主流價值。其中一個例子,便是有人近月在微博批評《長津湖》而遭拘押。

周曙光: “和平理性的聲音基本上已經被消失了,現在只剩下一些民族主義、國家主義的內容在網絡上傳播。而這些民族主義、國家主義的內容都是要政治正確的,所謂政治正確都是虛假、敘述、宣傳。對於中國以外的民衆來看,這種主流價值是很荒唐的敘述。”

網民李女士週四以書面接受本臺訪問時,亦質疑“主流價值”的定義。

李女士:“這個牽扯敏感的假話忽悠,什麼叫主流導向?應當是依法行政,善待國民,權力不能超越憲法,不搞特權專政,接受人民的監督。”

要如何控制算法?

不過,網絡算法很多時候都是一種內建的公式,具體來說,要如何讓主流價值觀導向“駕駛”大數據呢?周曙光相信,以中國掌握大數據的技術,要用主流價值導向駕馭算法的說法具有可能性。他認爲,一旦當局成功訓練AI(人工智能)控制算法的能力,中國網絡審查的效力將會大大提升。

周曙光: “要通過數據集來訓練AI的判斷能力。當中共用它所有經過審查和過濾的內容來訓練AI,這個AI就會對內容審查有更高效力和能力,所以它一定能實現。它擁有這麼多強大的政治力量、媒體、輿論、網絡數字算法的情況下,能有更高效率對民衆進行洗腦。”

今年1月,中國網信辦就《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意見稿當時已指出,算法推薦服務提供者應當堅持主流價值導向,優化算法推薦服務機制,積極傳播正能量,促進算法應用向上向善。


記者:鄭日堯  責編:胡力漢、何平 網編:瑞哲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