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媒要年青人重回革命審美觀 學者:爲下一波個人崇拜作好鋪墊
中國政府借打擊個別藝人的違法行爲全面整頓娛樂事業,黨媒光明日報更提倡,要讓青年人重回革命時期的價值觀和審美觀。有學者相信,這是爲下一波的個人崇拜運動作準備。而在重重打壓下,估計娛樂圈產業會損失慘重。
這類標榜”小鮮肉”的節目,雖然在大陸廣受年輕人歡迎,但已經成爲當局新一輪打壓象。
一名不便公開姓名的地方電視臺製作人陳先生(化名)向本臺稱,電視臺最近亦受 “飯圈”整頓措施影響。
陳先生說: “現在中宣部命令地方(電視臺)不能過多渲染的 “流量明星”,主要怕這樣的渲染會造成對未成年人的影響,以及會導致一些主旋律,例如 “習思想”的宣傳會被蓋過。”
黨媒提倡重回革命歷史審美價值觀
中共中央轄下的光明日報,一連幾天發表文化評論,指“新時代”下必須樹立新的審美觀,週五 (27日)刊登的評論文章,抨擊日韓風潮的“娘炮”小鮮肉男星,指誤導青少年審美,文章更提倡讓年輕人多看跟中共革命歷史相關的影視劇作品,認爲 “這纔是中國青年該有的樣子。”
在同一時間,中國網信辦繼將早前公佈清除逾4000個違規網絡帳號和逾15萬有害資訊等,本五(27日)再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 “飯圈”亂象治理的通知》(下稱《通知》),稱爲整治 “飯圈”亂象,實施十大措施,打擊過分追星、應援集資行爲。
《通知》較以往嚴厲,由 “督促”網站平臺 “改善管理”,改爲強制要求平臺禁止粉絲羣圈應援打榜等,又管制明星經紀公司,稱各方要 “提高政治站位”,督促網站平臺執行。
有關措施包括,取消明星藝人排行榜,只容許影音作品排行榜,禁止藝人姓名等個人標識。粉絲團、後援會賬號必須經明星經紀公司授權或認證,並由其負責監督,否則不獲註冊。另又要求加強網絡平臺監管責任,及時清理 “飯圈”粉絲互罵、造謠攻擊等有害信息,並規範應援集資行爲,包括清理以應援集資、八卦爆料等爲主的粉絲羣組;禁止網絡綜藝節目設 “花錢買投票”功能或誘導粉絲消費;嚴禁未成年人應援消費、投票打榜。網站平臺履責不力,會被重罰,亦會處置違規境外網站。
據北京網信辦數據,截至2021年6月網民規模達逾10億人。去年未成年網民達近2億人,參與粉絲應援達8%
學者 : 當局爲下一步個人崇拜作好鋪墊
中國金融學者司令亦向本臺說,當局將娛樂圈的自由空間打壓至 “低谷”,尤其是對網絡平臺的打擊 “不可小覤”。當局一直被指依賴微博、QQ以至Twitter,動用大量 “水軍”和假帳號宣傳意識形態和政策,惟見大批粉絲的踊現和瘋狂行爲,令當局憂心吳亦凡、趙薇的 “大V”明星帶來龐大 “飯圈”號召力,娛樂圈自由化思潮冒起且不受控。
司令說: “即使明星藝人跟從當局的意識形態,成爲官方傳聲筒,但當局還是對他們不放心,因爲共產黨就是怕他們的影響力,所以整治 “飯圈”就是把他們身上的光環徹底剿滅,令整個中國唯一身上有光環的,只有習近平一人。這等於爲下一步個人崇拜,作好鋪墊。”
連場打壓令娛樂圈相關產業損失慘重
至於整體 “飯圈”產業的影響,司令形容該行業前景 “非常暗淡”,稱當中爲中國吸鈉上千億元人民幣收益,亦創立大量就業機會,在新措施下將受嚴重打擊。
今年初,總部位於北京的數據服務商藝恩發佈的《2020年中國偶像產業發展報告》稱,最近3年,《青春有你》、《明日之子》、《創造營》系列等爲首的 “偶像養成類”選秀綜藝登陸各大網絡平臺,爲娛樂市場輸送逾200名偶像明星,包括蔡徐坤、毛不易、楊超越等人,平均吸納逾1000萬名粉絲。估計2020年中國偶像產業總規模達逾1300億元人民幣,涉及範疇相當龐大,由藝人、資金、電影、劇集、綜藝、音樂、演唱會、遊戲、代言商品、應援周邊商品等。
記者:李智智 責編:胡力漢 許書婷 網編: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