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光樂隊《紅孩兒十八贏》互聯網引熱議

2023.05.29 11:36 ET
耳光樂隊《紅孩兒十八贏》互聯網引熱議 中國搖滾樂團"耳光樂隊”創作的《紅孩兒十八贏》在海外爆紅
網絡截圖/黃春梅提供

中國搖滾樂團"耳光樂隊"今年初創作的歌曲《紅孩兒十八贏》把近幾年包括疫情和熱門的時事話題都放進了歌詞,在互聯網引起熱烈的討論。目前這首歌在微博上已經搜索不到了。

 

 

“八個孩的媽媽,她鐵鏈脖子上掛,判死刑燒死妻子,狠毒的人渣,不能把唐山說成像哥譚鎮一樣啊!畢竟那哥譚鎮裏還有個蝙蝠俠。”鐵鏈女事件、唐山燒烤店毆打女性,這是《紅孩兒十八贏》十四分鐘歌曲的一小段。

歌曲以紅孩兒來比喻中共,開頭寫道,“他三百多歲還是個大齡兒童,火雲洞山神和土地常被他瞎折騰,山神和土地慢慢都習慣了被捉弄,個個都得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紅孩兒也有嚴重的被迫害妄想症,就在這聖嬰的世界他們都能十八贏。

歌詞裏,疫情三年“動態清零”怪象貫穿整首歌。“三歲娃煤氣中毒沒核酸不放行,疫情這三年就是這孩子的一生,劉書記錯過女兒成人禮太傷情,沒核酸活活憋死一歲的幼童,有些人心裏除了陰性和陽性,還應該有一點點起碼的人性。”“二百次免費的核酸三針疫苗還加強,還有了大把不用工作的時光,到年底每個人還分配了一隻羊”、“紅孩兒十八贏都是科技和狠活兒,感謝你浪費三年時間保護我,雖然啊最後難免還是一哆嗦”。

耳光樂隊十多年來推出的專輯與熱門歌曲 (截圖自qq音樂)
耳光樂隊十多年來推出的專輯與熱門歌曲 (截圖自qq音樂)

耳光主唱人稱"趙荒唐"   耳光唱響中國青年一代憂國憂民之聲

在搜狗百科的介紹指出,耳光樂隊是以中國地方俚語爲基調的表達方式,以另類方戲搖滾樂融合中國民族曲、曲藝爲特色的音樂風格。“耳光是批判的,是言論的,卻並不是膚淺的發牢騷者,他們的矛頭針對於人的本性,有着自省式的批判態度。”並以“揮動新民俗主義搖滾樂的旗幟,唱響中國青年一代的憂國憂民之聲。”來介紹耳光樂隊主唱、詞曲作者趙越鵬。

“耳光樂隊主唱的名字,江湖人稱’趙荒唐’。他其實很有才,他們這麼多年來的歌,一直都是那種社會批判型的。”成都女權作家嫁來當臺灣媳婦的上官亂對本臺表示,她在成都時就曾聽過耳光樂隊的現場演唱,每年耳光會有例行的開年開箱演出,以及年尾的閉箱演出, 十多年來創作風格始終如一。

上官亂:“每一次演出,都會有一個類似於近期時事總結的一首歌, 他會用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這種歌來作爲基本的曲調, 內容就是整合近幾個月或者近一年內的新聞熱點,這是他們的傳統。”

除了耳光樂隊外,上官亂平常也會關注來自雲南的腰樂隊以及來自新疆的
舌頭樂隊等地下樂隊,他們的共同點都是“批判體制和社會”,非常能吸引年輕人的共鳴。

“本來中國的樂隊本來就是半地下狀態的,而且這麼多年其實禁了很多樂隊。我喜歡的樂隊基本上都被禁了,而且他們本來就不會上主流,在各種Live house演出。”上官亂表示。

除了疫情外,《十八贏》把近幾年大家熟悉的新聞事件都寫進了歌詞,包括東航事件、胡鑫宇失蹤案、廣州寶馬衝撞人羣、河南村鎮銀行暴雷、富士康員工徒步萬里返鄉、貴州大巴車、烏魯木齊大火以及二舅、谷愛凌事件等。

不只針貶內政議題,《十八贏》也“致敬”了在國際議題戰狼化的小粉紅,“普大帝到處都有孝子來點贊、佩洛西真敢竄訪咱就跟她幹、
安倍的遇刺振奮了愛國的青年、再興奮也得頂風冒雨下樓你做核酸”。

特別的是,歌曲還穿插臺灣的臺語歌曲《愛拚纔會贏》,激勵着在這時代下的十四億人,“生在這偉大的時代咱就偷着樂、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纔會贏”。

耳光樂隊十多年來推出的專輯與熱門歌曲 (截圖自qq音樂)
耳光樂隊十多年來推出的專輯與熱門歌曲 (截圖自qq音樂)

中國地下樂團批判性強 能帶領年輕世代反思

“批判性很強、真的很有種。”來自成都教會目前在美國的任瑞婷表示。

任瑞婷說,中國這一代甚至比她年輕的世代,自從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上臺以來,受到愛國教育的洗禮,生活在信息最封閉的時代,知道的真相最少,卻不知自己的思想被人牽着鼻子走。

“年輕的一代已經不愛看書了,沒有太多的管道讓他們知道真相了。可是他們喜歡音樂、喜歡脫口秀,有這樣的方式來引導他們思考,絕對是個好方式。”任瑞婷補充說道。

耳光樂隊創作的專輯不少,包括2010年“藝術男兒襠自強”、2015年“十八系列精選集1”、2018年“那年的花”、2019年先後推出“人的一生應當怎樣度過”、以及“太虛幻”(錄音室版),其中“18”系列有部分被禁,但網上仍能看到部分的現場表演流傳。

“一個用後現代主義來解構現實的觀察者”,博主YYQ這樣形容耳光樂隊的主唱,他引用趙越鵬曾說過,“搖滾樂要是不批判,那這事就太批判了”。

YYQ評論指,“忠於現實的精妙指摘,豁達張狂的指桑罵槐,沒羞沒臊的微言大義。沒有刻意地表演深刻,也沒有曲迎地歌功頌德。藉由傳統民俗的敘事結構,精心排布的工整對仗,排比重複的文字堆疊。這些刻意爲之的結構與節奏,不但增強了表達的重量感,更還原出現實的荒謬感。”

產經新聞臺北支局長矢板明夫在個人臉書表示,這一次《紅孩兒十八贏》大膽地突破當局的禁區,突然火遍了全網。他推測,“耳光”被禁止表演的決定,應該很快就要下來了,說不定有人還要去坐牢。最後他致敬耳光樂隊,“殘暴的政治和文字獄是不可能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的。”


記者:黃春梅    責編:許書婷、嘉遠    網編:洪偉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