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粗口、傳播假信息:中國媒體戰狼登場

2020.11.12 16:44 ET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jt1112z.jpg 爆粗口、傳播假信息:中國媒體戰狼登場(自由亞洲電臺製圖)
Photo: RFA

中國政治向左轉、黨媒姓黨後,越來越多中國官媒記者發現自己處在一個兩難的境地: 如何一邊做一個真正的記者;一邊兼顧自己是個宣傳工具。他們有些人選擇沉默,而有一些則成爲了中國媒體戰狼,和中國外交戰狼一道,在中國禁用的西方社交平臺散佈中國官宣、假消息或進行人身攻擊。

假消息、官宣、人身攻擊

11月11日,《人民日報》推特英文帳號發了一個兩分鐘的縮時視頻,推文寫着”帶你看看在中國如何組裝民航飛機”。但很快美國記者傅才德揭露,這視頻顯示的是波音787在美國的組裝車間, 視頻里美國國旗赫然在目。最後在網友紛紛跟進譴責視頻造假後,《人民日報》刪除了這則推文。

幾天前,德國外交部長馬斯(Heiko Maas)透過推特祝賀美國民主黨候選人拜登,並提到德美兩國繼續在中國議題上合作。《中國日報》駐歐盟辦公室主任陳衛華以粗口回應。當美國總統特朗普發推稱自己贏得勝利,《人民日報》帳號轉推回應”哈哈”兩聲。

這些推文都已刪除,但都一度在網路上引起不小的口水戰。

“他們的做法跟中國外交官在推特上的戰狼方式很類似,散播假消息、故意激化衝突……,不過主角換成是這些佯裝成’記者’的中國官媒人士。” 總部位於柏林的德國智庫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GPPI)所長託斯滕·本納(Thorsten Benner) 一度在推特上跟陳衛華你來我往。他告訴本臺,”我不會花過多時間去解讀他的信息,他可能多少反映了北京的思路,但更多像是用推特向在中國的大老闆說話。”

 

中國《人民日報》推特賬號發的視頻文字說明是中國一家飛機制造廠在組裝客機,但實際上視頻是美國波音公司在組裝飛機。(視頻截圖)
中國《人民日報》推特賬號發的視頻文字說明是中國一家飛機制造廠在組裝客機,但實際上視頻是美國波音公司在組裝飛機。(視頻截圖)

 

黨媒 記者網路酸民

曾居住在中國多年的美國《外交政策》雜誌資深編輯詹姆斯‧帕爾默(James Palmer)觀察到這些中國官媒及許多官媒記者的轉變,他開玩笑用“酸民(troll)”來形容中國媒體人的這些角色。

“像陳衛華這樣的記者,他們過去(在推特上)的發文,可能還嘗試著擺出一種’我也是嚴肅的記者,你們西方爲什麼不平等對待我’ 的樣子,現在更像是試圖要建立自己在中國國內、民族主義的觀衆羣。” 帕爾默說,這些角色利用在中國被禁止的社媒平臺,四處迎戰”中國的敵人”,試圖取得回應,再回收到國內做宣傳。

他說,這種模式讓人想起前央視主持人芮成鋼,”只差當時沒有社交媒體”。芮成鋼一度被封爲中共”愛國記者”,但在2014年捲入政治鬥爭遭關押。

一位在中國官媒工作、因安全原因不具全名受訪的外交記者小高用”陳老師”尊稱著帕爾默口中的”笑話”陳衛華。

小高說,外派記者沒有收到必須開設社媒的指示,但資深的駐外記者”陳老師”私底下是記者們的標竿。另外,官方在社媒上的表現是有要求的,也注入大量的資金及資源。“中國媒體環境雖然不好,但體制內(官媒)還是很強的,在不斷擴大自己影響力,大部分官媒資金是有保證的。”

 



只是噪音

中國國內的政治風向快速左轉,許多在中國官媒工作的記者,越來越發現自己處在一個兩難的境地: 如何一邊稱自己是一個真正的記者,而一邊兼顧自己是個姓黨、姓習的稱職的宣傳工具。

帕爾默說,過去在西方世界仍有些討論,說要給中國記者一些空間,因爲要試著聽不同的聲音。“這種討論基本上消失了,因爲中國記者難以再隱藏、或說他們不得不擁抱自己完全是政治工具的事實。”

那麼,西方的中國觀察家應該如何看待這些中共官媒的推特發言? 帕爾默說,人民日報社論可以參考,但其它的聲音及推文”不用太認真”:“有時這只是他們自己的意見,有時這確實是在測試水溫,而大多數時候,只是噪音。”

 

(記者:唐家婕   責編:申鏵   網編:洪偉)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