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包括福建漳州和江苏盐城等在内的中国多个城市出台了房屋信息查询规范,规定除本人及公检法等机关查询之外,严禁以姓名为条件对房屋信息进行查询。有评论认为,这实际是对贪官的财产进行保护。
《南方都市报》周一报道,2012年下半年以来,频发的“房叔”“房婶”曝光事件令住房信息系统成为一些官员的梦魇。漳州、盐城、广州、深圳等城市近期都加紧出台了房屋信息查询规范,对输入人名查询名下有多少套房的“以人查房”方式作出专门约束,这在此前已出台的规范中并不多见。
本台记者周一致电江苏盐城市房管局,询问有关情况:
记者:除了公检法之类的部门之外,其他的人一律严禁用姓名来查房,是不是有这样一个规定?
对方:我们是出台了一个信息查询办法。
记者:那这个办法是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的?
对方:是……这样吧,你打电话到房产交易登记中心。
记者拨通了对方提供的房产交易登记中心电话,但是接听人员表示不清楚有关办法。
记者随后在盐城市政府网站上查找到上月发布的《盐城市房屋登记信息查询管理办法(试行)》解读。这一官方文件称除本人外,国家公检法部分办案需要;律师、房屋征收部门、住房保障部门可以有条件的“以人查房”;其它情形一律严禁“以人查房”。又称部分地区个人住房信息的不正常流出,引发了部分市民对个人住房信息安全的担忧,社会各界也颇为关注。规范房屋登记信息公开查询活动,达到既要发挥物权公示的作用,又要保护权利人隐私的最佳效果。
不过,官方这一举措引来了民众热议,有网民表示:此地无银三百两,这不明摆着说贪官满天下,一抓一大把,权力垄断下官官相护。也有人认为:制定规范的这些官员心虚啊!再不赶紧的,又要被民众曝光了!
广州维权律师唐荆陵周一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表示,原有的住房信息查询系统已可以保护普通民众的隐私,现在出台的规范,提高了查询门槛,实际上是保护了贪官的财产不被曝光。
“我记得当时房叔的案件是广州这里出来了一个人之后,政府当时很快出来一个地方性的规则,大大提高了普通公民查询房产信息的门槛。这些法规迅速出台,背后主要动机就是官员们觉得老百姓能够看到他们腐败证据,很恐慌。他们想保护自己所谓的隐私,其实是保护他们犯罪的证据而已。把门槛提高到一个相对不合理的高度了。”
新华网周一发表署名为乔志峰的评论文章,指保护住房信息安全是非常必要的,但保护住房信息安全跟清查贪官房产,两者并不矛盾。如果既不允许普通人查,政府和相关部门也睁只眼闭只眼,房产领域岂不更会沦为一个黑洞,任由某些官员为所欲为?
近期,微博上不断曝光各地“房叔”、“房姐”等,令微博成为反腐先锋,同时,也让官员对其望而生畏。据人民网周日的报道,对2156名党政干部调查显示,超过5成以上的受访者或多或少存在“微博恐惧”心理,担心的内容包括个别“问题官员”拖累官员群体形象,隐私被曝光,小事被搞大等。
对此,有民众认为:官员恐惧微博,只能说明其心中有鬼,俗话说得好:平常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若其心中亮堂,又有何惧?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扬帆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