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勒令277名菜农返回原籍 舆论哗然

据《羊城晚报》等媒体披露,在深圳种菜的277名农民28年来一直遭受不公平待遇,最近深圳市政府又勒令他们无条件返回原籍。消息一出,舆论为之大哗。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00 / 0:00

1980年,深圳市鉴于蔬菜供应紧张,曾热烈欢迎外地农民到深圳种菜;这些菜农被称呼为“农民农”,与到厂子务工的“农民工”身份有别。用杭州作家昝爱宗的话说,这些深圳的“农民农”连二等公民都不如:

“一等公民是城市居民,二等公民是农村居民,像他们这种外地来城市打工种地的,估计相当于是三等公民。”

这些“农民农”当初为了在深圳落户,有的已经卖掉老家的房产家具。深圳市政府也曾表示,在深圳工作7年以上者可以取得永久居留权;深圳的承诺言犹在耳,而277名“农民农”如今面临扫地出门的下场。

北京维权人士徐祥对这些“农民农”28年后的结局表示同情。他说,一个文明社会应当学会反哺――他具体指的是当下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

“如果深圳政府让他们回老家并且给他们很合理的遣散费,我想他回去也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让人家回去,也不给补偿,中国人有句老话叫卸磨杀驴。还是应该妥善安置好,而不是很麻木地、很不近人情地把他们赶回去。人家出来几十年,家里房子也卖了,地也没了,回去吃什么?喝什么?作为一个文明社会,应该学会反哺。”

但是这位维权人士表示,农民工的待遇当下是个十分敏感的问题。据他判断,深圳市顶上层的领导也许不会往枪口上撞,作出让“农民农”无条件返回原籍的决定。他说,让这些“农民农”无条件返乡的,看来是一些下层干部:

“我个人感觉,这些农民农回家绝对不是高层决定的,因为他知道目前深圳处于金融危机的风口浪尖上,全世界都在关注。他不可能给自己找麻烦,他不会选择这种错误的时候做一个错误的决定。凭我多年做记者和民间维权的经验,我个人感觉还是乡镇里的干部,并且是副职干部,顶多是乡长、副镇长以下的官员,这些人总是靠吹牛拍马、不学无术混上来的。”

杭州作家昝爱宗表示,深圳277位“农民农”的遭遇,再次凸现出中国户籍制度的不合理:

“我认为这主要是户籍制度的问题。比如外地的农民到深圳来打工,他不叫打工,叫种地、务农。务农如果有一个户籍制度、国家能允许的话,比如在深圳居住多少年限就给他们办户口,那么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关键是现在户口不放开,他只有回到原籍去。如果原籍他没地了,这些人就变成黑户了,什么也没有了。农民的户口是依附在土地上面的,如果你有土地,当然有你的户口。到深圳、到外地,没有了土地,没有了房屋,自然就没有你的户口了。主要还是一种户口制度的歧视和伤害,户口制度上有问题。实际上,大城市的户口是限制的,深圳也是大城市,它的户口都是限制的。比如你要买房子,买一百万以上的房子可能给你一个户口。这些种地的农民也没有一百万,他也得不到户口。得不到户口就面临着被遣送回去的结局。不光深圳有务农的,别的城市也有务农的农民,就是外地来务农的,比如养鱼的。外地千里迢迢到一个地方去种地、务农、养鱼,都有的。这类现象应该是很普遍。”

昝爱宗说,中央应当出台具体措施,以落实户籍依附于长住地的政策:

“因为中国的户口制度有规定,公民登记以常驻地为主,现在他的常驻地已经在深圳了,但又不承认他。如果中央能出一个政策,保证他们的利益,我想这个问题也好解决。比如,种地还继续种地,给他一个深圳户口就行了嘛。”

徐祥呼吁政府进一步重视农民问题:

“解决好农民的问题,中国大陆这边的稳定问题就能解决百分之八十。”

但是这位维权人士对所谓“政令不出中南海”的现象表示失望:

“比如说,中央是发动机,地方是轮子,你有几个轮子已经不转了,你发动机功率再好,它还是不往前走。过去很多这种好的政令出不了中南海,太让我们失望了。胡锦涛先生他只能坐在中南海里面干着急。胡锦涛先生这两天谈了很多人民满意不满意的问题,但是,真正能否落实到实处,我们还拭目以待。”

令人欣慰的是,277位“农民农”的故乡――广东河源紫金县劳动局的一位负责人受县政府委托,已经去到深圳协商解决这些“农民农”的安置问题。但是据报道,要“到年后才会启动具体解决方案”。

这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