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主运动新媒体助力(图)
2010.02.05 10:07 ET

香港近期的万人包围立法会反高铁事件及五区总辞事件皆引发社会各界热烈探讨,两场事件中,不少团体的组织者都用社交网站Facebook来号召群众参与。据香港苹果日报星期五报导,一个名为「我相信可以召集100,000个厌恶民建联的人!」的群组,组员人数即将冲破10万大关之际,星期四忽然消失。设立群组的网民担心,这是Facebook的审查行动。网民立即重新开立群组,到星期五凌晨已有超过万人重新加入群组。
香港公民党青年公民部顾问余冠威星期五向本台记者表示,近期许多活动都利用新媒体,“我们在1月27日晚会,在启动大会里面,就是用Facebook 来动员,我觉得效果非常不错,而且不用很多成本,不用花钱。网络动员是我们最重要的宣传渠道” 。
新媒体已经将年轻人的注意力从传统媒体(包括报纸、电视和电台)上转移,越来越多的八零后、九零后选择网络、手机和其它新兴的移动设备(例如最新发布的iPad等)作为信息工具,而网络上的信息服务,包括搜索引擎、社会性网络以及微博客等,让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辐射力加快及加大。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助理教授兼香港反高铁大联盟发言人司徒薇表示,“他们(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大众传媒给他们的资讯,资讯太少。在网络上找到我们的信息,就会知道所有的活动在哪里,怎么发生,然后可以准备怎样去参与。以前在报纸上知道今天有一个游行,可能赶不及,因为报道的时候已经发生或者发生完了。所以这样就会发现网络的意义在于那个层次”。
近期,由于推特等微博客工具,更让很多政治运动穿透了主权边界,变成了全球草根力量的联合。早前在香港的反高铁运动当中,中国大陆的微博客用户使用同样的标签 #stopxrl 发起支持,让香港年轻人倍感振奋。
大陆四川网络作家冉云飞在标题为“一位大陆人看香港反高铁事件”的文章中表示,“在网络上看到香港人包围立法会、到中联办游行,还是受到了很生动的教益。同时因为推特等工具的存在,使得港人能感受到大陆人对他们的热切支持,虽只是发生在虚拟空间,却并不抽象,使两地的民众在争取民主自由上有一定的融合,从而给专制政府带来更多的压力”
香港独立媒体成员林霭云告诉本台记者,“比如说反高铁里面,有很多Retweet(转发),很多国内的人,他看到消息,也会在国内之间传递,所以对中港两边社会议题的讨论,会散播得更广”。
新媒体工具不但成为召集动员的有效手段,还直接参与到民主的进程中,让人们能够超过传统的投票模式,把自己的意见直接传达到公众环境进行讨论,从而引发更大的效应。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驻香港特约记者心语的采访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