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莫言谈小说《红高粱》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和根据这本小说拍摄的电影,在中国引起巨大反响。莫言近日在美国旧金山表示:《红高粱》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小说塑造了两个敢想敢做的叛逆者,讲出了中国人追求个性自由的心声。特约记者CK的报道.

0:00 / 0:00

1986年,莫言发表的中篇小说《红高粱》,被《人民文学》杂志读者选为最喜爱的小说第一名。许多西方人士,当年是通过《红高粱》,和根据这本小说改编的由张艺谋导演的同名电影,认识中国文学和中国电影的。小说中的故事,发生于上个世纪30年代山东高密农村;小说发表,正值中国改革开放之初。莫言说:“红高粱表现了像爷爷奶奶这一代人,在当时的社会里,属于叛逆者。他们敢说敢想敢做,敢为自己做主。这本小说,包括后来改变的电影,之所以能在80年代引起那么大的反响,也就在于这个作品,表达了老百姓心理想表达的东西。”

莫言这次是应美国“现代语言协会”的邀请,前来参加该协会在旧金山召开的年会,并与读者举行座谈。从《红高粱》开始,莫言在20多年间,又创作了《生死疲劳》、《丰乳肥臀》、《檀香刑》等深具影响的作品。一直以来,有人指责莫言是以描写中国的落后,来取悦西方读者的猎奇心态,对此,莫言回应道:“这种落后并不是吸引别人的理由,也没有多少对别人的吸引力。我想一些西方读者对我的小说感兴趣,就在于我的作品里表现了他们不熟悉的生活。”

莫言还谈到:中国文学界30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文学的出现更具有积极意义:“第一是群众性写作真正实现了,第二就是大大降低文学的门槛,现在真正地出现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学局面。”

莫言的几乎每一部作品都会引起争论,所幸的是,他的作品未曾被禁。莫言说,政府封杀作品,效果一定跟他们的愿望相反:“中国现在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当哪一本书传出来被禁止了的时候,这本书就会马上出现一个极度畅销的状况,即便出版社不出了,盗版书会铺天盖地。”

莫言表示,他会继续以他的家乡山东高密为背景的乡土小说创作。而他不懈地创作,追求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莫言说:“那就是想表现人的命运,想表现人的情感,想表现人类的一些最普遍的感情。”

以上是特约记者CK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