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毒奶粉事件的责任人?

中国对毒奶粉事件的调查正在进行中。政府监管缺失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但是什么环节是添加三聚氰胺的主要嫌疑? 哪个部门应当是主要问责对象?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00 / 0:00

毒奶粉事件曝光后,一些对于事件负有领导责任的地方和部门负责人被迫下台,然而事件的调查还远未结束,调查重点包括:哪些是对制售问题奶粉负责的企业或个人? 谁是负有直接刑事责任的企业或个人的监管或领导者?

有报道说,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添加三聚氰胺的主要嫌疑在奶站环节,而奶站作为原料奶的来源,属农业部管辖,所以主张问责农业部。农业部长孙政才承认:对奶站还没有专门的监管办法和明确的监管部门,原因是,奶站是一个新生的市场主体,国家还没有来得及出台相关监管政策。
北京忆通律师事务所的刘亚军律师表示,奶站的确可以说是一个新生的市场主体,但是政府在这个行业形成之初就应当采取相应的监管机制:

“目前出现这种情况跟政府监管不利肯定是有很大关系,因为奶制品从大面积的推广到深加工,从产业化的角度来讲可能还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那么,这个产业一旦形成,政府就应该出台相应的标准,应该包括产奶的标准和中间加工环节的生产标准以及各种运输储存的相应标准。至于是由农业部来监管还是由国家技术监督总局来监管,这是政府的部门分工问题。”

刘亚军律师表示,将奶站指认为添加三聚氰胺的主要嫌疑为时尚早:

“我个人看,从目前来讲,从奶农、奶站推卸责任还为时过早,因为目前查出的奶制品中有三聚氰胺是在成品奶中。是不是三鹿和其他厂家为了使他们的产品达到合格由他们来添加,或者授意在某一个环节进行添加,我想应该从这方面来追查这个责任。奶制品企业往奶农身上推,往其他中间环节上推,我觉得都是他们的一种推辞,因为作为奶农也好,牛奶收购站也好,他们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因为他们不是终端的生产成品的。”

中国旅美科学家协会名誉会长谢家叶博士表示,如果奶站是添加三聚氰胺的主要嫌疑,奶制品加工企业大概不会不知情:

“奶站往里面兑水、兑三聚氰胺,你能说厂家没有责任吗?它不是不知道,我相信它肯定知道。它知道了它不去制止,我认为它是同犯。包括三鹿公司负责人,负责生产的,这些人难道不知道吗?现在的问题不只是三鹿,伊利、蒙牛这些企业的负责人也不知道吗?”

一直关心中国药品食品安全的谢家叶表示,中国政府是重视人民的卫生健康的,但是中国体制上问题不少:

“你说温总理、政府真的不管吗?温总理这几天在纽约,我昨天参加了接见,温总理在接待华人华侨代表时也再次强调了这个问题。但是,我从他的声音当中说实在的也听出了一种无奈。中央政府确实是想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但是由于体制和一系列的问题,法律的系统也没有健全,政府的监督系统也没有健全。”

谢家叶表示,对于毒奶粉事件的肇事者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但是中国企业还应从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去反思事件的惨痛教训,这是关系中国国际形象和发展前景的大事 。

这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