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今年诺贝尔和平奖的三位女性,分别是现年70岁的非洲利比里亚总统埃伦•约翰逊-瑟利夫,利比里亚的现年39岁的利比里亚专栏作家莱伊曼•古博韦,和32岁的也门共和国女权运动人士塔瓦库勒•卡曼。
约翰逊-瑟利夫是经济学家,曾就读美国哈佛大学,2005年成为非洲大陆第一名民选产生的女性总统。并在就任总统期间极力维持该国脆弱的平衡。
古博韦是利比里亚一个妇女团体的发起人,也是报纸的专栏作家,多年以来,她在该国组成女性团体,试图弥合种族和宗教差异,并极力推动该国的男性放弃暴力和战争。2002年,在她的团体内,成员们“罢工”,拒绝与丈夫性接触,“直到暴力和内战结束”。
来自也门的卡曼本人也是记者,并且是也门女记者协会的负责人。卡曼的父亲曾出任也门的政府部长。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认为,卡曼在也门这样一个保守的社会中,为争取女性的平等权利而进行了长期努力。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大学管理学教授谢田表示,在今年诺贝尔和平奖公布之前,外国媒体一直报道今年的和平奖可能会和阿拉伯之春有关系。而卡曼曾经参加也门反对派的示威,并且一度遭到拘捕,但后来获释,她的获奖也是国际社会对阿拉伯之春运动的间接肯定。
“这次本来是很广泛地在认为北非的茉莉花革命,这个会得到承认。实际上它没有,当然这三个人里面,她们都是在用非暴力方式推动民主、推动人权实际上也是间接跟茉莉花革命有些关系。”
谢教授介绍说,利比里亚位处文化的种族的分界线,其国内部落战争多年不断,诺贝尔奖颁给该国两位从事和平的女性有一定意义。
“利比里亚处在一个交界的,一个是以阿拉伯民族和黑人民族,种族之间的一个交界点,同时也是西方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影响的交界点,所以有这些种族的问题、又有宗教的问题,实际上内战一直在进行。三个人里面,一个利比里亚的总统,还有一个利比里亚的专栏作家,她们都是在以非暴力的方式, 在长达十家年的血腥内战的里面做了很多工作。古博韦是跨越种族和字宗教来组织女性来希望结束利比里亚的长期内战。”
本周五,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在宣布获奖者名单时表示,“除非女性能与男性一样,获得影响世界发展的同等机会,否则我们不可能在世界上实现真正持久的和平”。
旅居加拿大的人权工作者侯文卓认同这个说法,她认为国际社会一直低估了女性在世界和平和社会发展方面的贡献。
“女人在促进和平、促进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运动方面的贡献远远被低估了,因为女性发生作用的方式就好象潺潺的流水一样,不一定弄出很大声响。而是比较渐进、比较平和。因为女人会有一种强大的的挣命的一种力量,而这种力量即是最根本的人的力量,也是人类道德的一个高点。”
侯文卓表示,近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女性在政治和社会问题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次诺贝尔和平奖,体现了这个趋势。
诺贝尔和平奖与1901年设立,第一个获奖人是国际红十字会创始人杜南,和国际和平联盟创始人巴希。
去年,中国异议作家刘晓波因推动08宪章而入狱获得了该奖,国际社会呼吁中国政府释放刘晓波的声音从未停止。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