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称,哈萨克斯坦举重冠军祖尔菲亚为中国人

中国大陆的女子举重选手周俊在伦敦奥运会赛场三次试举失利,没有成绩。而该项目的冠军则被哈萨克斯坦的选手祖尔菲亚夺得,祖尔菲亚原名赵常玲,是被中国队淘汰的队员,事件引发中国媒体对中国体育界潜规则的批评。

0:00 / 0:00

北京出版的《新京报》7月29日发表社论说,中国女子举重运动员在伦敦奥运赛场上遭遇失利。女子53公斤级举重B组赛场上,17岁的中国选手周俊三举失败,没有成绩出局。同项目的女子举重冠军被哈萨克斯坦的选手祖尔菲亚夺得。中国媒体纷纷报道,祖尔菲亚中国名字叫赵常玲,是中国湖南人,4年前被中国体委“交流”到哈萨克斯坦,这次代表哈萨克斯坦出战伦敦奥运会。报道认为,这更像是一场早已注定的失败。如果中国严格按照运动员选拔程序,实力并不是国内顶尖水平的中国奥运选手周俊,原本不会出现在伦敦奥运赛场,难怪有人认为,周俊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牺牲品”。

有中国媒体报道说,周俊之所以能进入中国队的奥运名单,是因为48公斤级奥运选拔赛第一名的田源被王明娟替代;出于“平衡”考虑,当局分给湖北一个名额,原本58公斤级的周俊降体重成为53公斤级组的奥运选手。

国际反腐机构“透明国际”的亚太事务负责人廖然就此指出,中国各地利益集团势力日趋膨胀是造成类似事件的主要原因:

“中国改革开放到现在的阶段最大的敌人就是利益集团。奥运会中又揭露出来另外一种利益集团。中国女举重运动员周俊在奥运会上失利,大家都感觉到很错误。湖北省硬要派她出来的。哈萨克斯坦的那个运动员实际上是湖南人是2008年给交换出去的。中国需要哈萨克斯坦在国际举重联合国会上投中国一票,所以就把一个能得金牌的运动员给了他们,然后自己派一个举不起杠铃的去参加比赛。这个利益集团在中国操作已经到了何等地步了。奥运选手从哪里产生,就变成它这个省市培养运动员有功,一年都可以从中拿很多经费。它的运动员因伤退出以后,它打死也不肯把这名额让给别的省,让给别的更有希望的运动员。奥运会是最面子工程的事情了对不对?但实际上金牌都没有利益集团的利益重要。 ”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一位名叫沙拉的居民表示,她对这次祖尔菲亚为哈萨克斯坦赢得奥运举重冠军感到很高兴,同时,她还表示,中国媒体突然对祖尔菲亚是中国人那么感兴趣。如果祖尔菲亚这次没有获得冠军,中国媒体可能根本也不会知道这个人的存在:

“在奥运会的举重项目中,在我们塔里德库尔干居住的一位叫祖尔菲亚的女子为我们获得了金牌。真是好样的,我以前听说过她来自中国,是他哥哥帮她来哈萨克斯坦的,她这些年来一直为哈萨克斯坦获得了一些不同的奖牌,很有意思。中国方面现在突然很重视这位女子,因为她获取了金牌。如果不是如此的话,中国方面会这么珍视她吗?当然不会。”

美国有限电视广播网CNN7月31号的报道说,哈萨克斯坦赢得女子举重冠军的祖尔菲亚被中国方面称为中国人。但当中国官方新华社地记者问祖尔菲亚是否原意回国时,祖尔菲亚停顿了好长时间后说,她不知道。

周俊奥运失利事件引发中国媒体的大量报道,似乎中国体育界的运动员选拔机制,在各方的利益博弈之下,成了一团乱局。《新京报》发表社论质疑,为什么既定的选拔制度得不到贯彻?是因为区域间的恶性竞争,还是幕后存在什么交易?或许直接来源于目前体育体制所存在的一些陋习?评论认为,选拔规则只要规则清晰,过程透明,执行严格,则无论运动员本人、地方体育主管部门,还是媒体,乃至社会公众,都能接受选拔结果,也能接受赛场失利。但如果缺失了公平和公正,周俊式悲剧不仅会给运动员造成心理创伤,也是对中国体育、对奥运精神的玷污。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