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差距拉大是东亚群体事件多发主因之一?

中国社科院学者认为,贫富差距拉大是东亚地区群体性事件多发的主要诱因之一。但是,有海外学者指出,中国大陆才是东亚地区群体性事件多发的国家,而东亚其它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并不存在群体性事件多发的问题。下面请听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0:00 / 0:00

中国官方中新网星期二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日前举办新书发布会,推出亚太所研究员李文主编的《东亚社会运动》一书。他在书中指出,贫富差距拉大使东亚国家在经历了一个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后出现了社会和经济的剧烈动荡,以四种路径酿成群体性事件:

一是不平等现象加剧,尤其是某些特权阶层和集团通过腐败和侵占大众的权益积聚财富,导致民众的强烈不满。二是广大民众长期不能分享经济增长红利,收入水平迟迟难以得到显著提高。三是农民边缘化现象严重。四是民众相对剥夺感增强。民众希望政府提供的东西与他们实际获得的东西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越大,爆发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就越大,破坏性也越大。

对此,旅美中国学者程晓农先生认为,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文在书中所描述的状况恰恰是中国大陆的社会现状,而不是其它东亚国家和政治体,如日本、韩国和台湾的社会现状:“我首先一个疑问是它对东亚的描述是否符合事实?因为所谓东亚是包含日本、韩国、台湾。在日本、台湾、韩国正好相反了。就是日本、台湾、韩国二战以后经济起飞的过程当中贫富差距是缩小的,不是加大的。尤其是在日本和台湾情况更是这样。同时呢社会不公在这些国家象日本、韩国、台湾并不是它们主要的社会运动或者是社会抗议活动的主要议题。所以它这个描述根本不符合事实。我不知道它的根据在哪里?首先呢在它们国家就没有群体性事件这个概念。因为他们游行示威是合法的。日本、台湾、韩国的民众都有权利组织游行示威,他用不着在搞中国式的什么群体性事件,一群人在大街上闹起来,然后马上就被镇压。他们可以堂而皇之象日本在总理府门前、在国会门前,台湾在总统府门前组织几十万人的游行,都是和平的。”

李文在书中表示,长期以来,一些东亚国家实施“重城市,轻农村”的发展方略,使得农村地区负担了沉重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本,却未能得到相应的补偿。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容易成为群体性事件的策源地,同时,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成为城市贫困人口,成为城市群体性事件的主力。旅居法国的关注中国劳工问题的蔡崇国对此表示:“如果谈东亚,他的这两个说法,第一是贫富差距扩大;第二是群体事件频仍;都不是事实,是杜撰。这是一种帮着共产党做宣传的做法。就是试图把中国发生的问题说成是国际性的问题。其它国家也同样有,因此就不足为怪。中国还有一个特殊情况,中国原来是没有私有企业的,也没有多少个人财产。所以这种贫富差距是在原来官员和民众的收入以及 财产大体平等的情况下,突然的短短20年内就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在台湾、韩国、日本它们是向来有私人企业的而且是很多大的财团。它们那些大的财团的所有者是祖祖辈辈积留下来的财产。而且他们很多是公司。也就是说所有者只不过是持有公司股份的一部分。因此不能够把中国的贫富差距和台湾、日本的贫富差距拿来对比。因为中国的干部并没有祖先留给他们的财产。他们的所有财产都是在这20年内搜刮出来的。所以,其实中国的贫富差距准确地讲是官民之间的贫富差距。”

一般认为,东亚地区包括中国、蒙古、日本、韩国、朝鲜等国。有的把俄罗斯也包括在内。有学者认为,中国大陆的贫富差别问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尖锐化。据亚洲银行2007年发表的一份报告,中国大陆生活在世界银行设定的每天平均一美元的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有三亿,是中国官方统计数据的三倍。中国目前巨大的贫富分化主要体现在社会群体之间、东西部之间和城乡之间,这些巨大的差异导致中国各地民众群体性抗争事件逐年增加,有些甚至酿成流血事件。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