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报道说,对照国务院扶贫办“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发现,在“中郡所”今年发布的“百强县”榜单中,竟有17个属于“国贫县”。
其中,陕西府谷县等3个“国贫县”入围“全国百强县(市)”,河南固始、重庆开县等14个“国贫县”进入“中部百强县(市)”“西部百强县(市)”榜单。
河南省固始县市国家级贫困县,这次却被列入全国百强县名单。记者接通了河南省固始县政府的电话,询问有关情况。
记者:“你们固始县被评为百强县了,你是否知道这消息?”
固始县政府:“这个我们不太清楚。”
记者:“固始县这几年经济上主要有哪些发展?”
固始县政府:“把你转接通到我们宣传部门好吧。”
固始县政府值班人员证实该县确实是国家级贫困县。国家级贫困县为什么会登上“百强县”名单,“百强县”榜单如何出炉?评比活动有无玄机?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对此表示:“一方面一些县市为了撑门面获得荣誉而弄虚作假,把自己的一些数据给它拔高,或者说隐瞒一些数据。比如说一些贫困县,它实际的财政收入可能只有一个亿,但是他往上汇报可能有三个亿。它把中央和省对它的财政转移支付都给它算进去了。它的GDP很大程度上也是弄虚作假。”
胡星斗教授说,他最近曾经去过河南固始县做过社会调查,固始县确实还没有摆脱贫困。该县是河南省人口大县,人口约170万人。2010年本县财政收入4.3亿元,支出约25亿元,差额部分依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
“像河南固始县它的确是个贫困县。但是这个县的规模也的确比较大。它的财政收入并不太高。但是中央政府,省政府给它的财政转移支付远远超过它自己的财政实力。因此他们就可以包装一下,把自己获得财政转移支付这个情况给它隐瞒。弄虚作假这样来获得百强县的桂冠。”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自称“中国县域经济第一所”的“中郡所”并没有在民政部注册。
北京市工商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该所其实是一家普通公司,工商注册全称是“北京中郡县域经济咨询所”,而非对外宣称的“研究所”,注册时间是1998年,注册资本仅10万元。
据了解,从1991年开始,国家统计局主持发布“全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指数前100名评比”简称“全国百强县评比”。2007年,该评比中止。而“中郡所”仍然举办“百强县评比”,与原先官方评比极易混淆,致使不少县市误以为这是有关部门的评比而上当。
胡星斗教授对此表示:“第二个方面就是我们的评比机构。这些年来中国也冒出了无数的评比机构。这些评比机构基本上都是公司。即使不是公司,也是某一个研究机构,也是以挣钱为目的。他们的评比并不是根据一些客观的数据来进行客观的排行,而是谁交的钱多,谁就排在前面。谁交了钱,谁就获得荣誉称号。”
“中郡所”的网站显示,“百强县(市)评比”从2006年第六届开始,首次出现并列第一,此后并列名次不断叠加;在2008年至2011年的榜单中,所谓的“百强县”名单均被塞进一百二三十个县市。
胡星斗教授说,中国有关监管部门应该对“中郡所”的“百强县”评比展开调查,不要让虚假的评比误导视听。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