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辰生是广受尊敬的中国文物保护专家。他是在得知少林寺的资产将由一家旅游公司来经营、并准备上市的情况后,上书总理温家宝的。谢辰生所反映的问题的要害,是中国文物领域的商业化倾向。用谢辰生自己的话来说,文物领域“钱味太浓”。在中国,别人也曾对文物领域的商业化现象表示过不满,但由谢辰生这样的重量级人物站出来奋笔上书国家领导人,好像还不多见。至于他所反映的盗墓和文物走私风,却并非新闻。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郑再发表示,文物商业化其来有自,因为文物遗址往往吸引许多游人:
“游山玩水看风景,看这地方美啊,我是画家,我对美景有兴趣要找,大部分都是旅游欧洲嘛,不是看堡垒就是看教堂。看的都是文物。大陆也是一样景物没有历史的价值,就是没有历史的深度。文物有历史的深度。而旅游大部分是跟文化有关的。”
郑教授建议旅游、文物两个部门在开放文物的过程中相互协作,所得收入用作文物保护:
“我认为这应该两家合办,不要谁属于谁。政府有两个单位,一个旅游、一个文物。旅游来管文化这个不对。这个是外行管内行。可是让文化单位自谋生路这个也不对。两个共同设一个委员会之类的共同管理,保护古物,同样的我们保护古物的这些人,这些专家,一定是破坏古物,越整修越坏,越整修越俗。这个钱文物保护单位得拿进来做文物保护工作。比方说故宫为什么那么烂?故宫简直像个大厨房,为什么呢?只办旅游赚了钱呢故宫管不着。故宫用不上。这个不对呀。所以文物单位为了保护它自己,它这个钱,它该拿,它不必靠税收靠那些来。”
华文报纸《世界日报》的评论家孟玄表示,文物可以向游人开放,前提是不对文物造成破坏,并且不可以赚钱为动机。他不赞成文物保护单位上市:
“像美国的话比如说国家纪念碑、古战场什么的很多了,它是由国家公园局来办。它当然是让人家来参观,但是它保护的功能还是为主要的。它不能够为了赚钱而损毁掉它的文物。当然有很多的人就说,我要不能经营的话, 我根本就没有钱来维护这些古的文物。它需要有旅游的收入这是合理的也是正常的。就是使它能够做得更好的古物保护都可以。但是,不能把这个东西当成主要的目的。”
记者:您是不赞成把这个文物单位上市卖股票?
孟先生:“不赞成,因为你这样做的话,一定是牟利的动机压过保护古物的动机。于是乎一个古迹有三个来源比如说曹操墓有五、六个曹操墓。”
郑再发也不赞成文物保护单位上市:
"上市是拿什么做资本?拿古物做资本吗?拿故宫波雇员做资本吗?你没有实物你怎么上市?买空卖空。"
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还批评现在电视上的一些鉴宝节目把人们的兴趣引向金钱,而不是文物的历史价值。这个批评同样是中肯的。郑再发说,对于观看鉴宝节目的电视观众要因势利导,让他们在看了这些节目之后,更加珍惜文物:
“古物凭鉴当然会引起一些贪心,可是贪心你怎么抑制呢?没办法抑制的。所以不如因势利导,每一个人都爱惜古物,会珍视,原来家里的这些旧东西原来很值钱,我不能随便乱丢。”
孟玄则对纯粹出于商业动机的仿古风予以抨击:
“我们历史上岳阳楼啊,你觉得不好干脆就毁了重盖起来了,模仿重盖一个。因为中国人对古物,他对那个古字啊其实不是很在意的,老实讲。”
这位评论家建议中国在打击文物走私方面争取国际社会的合作。
这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