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执行监察厅厅长袁其国星期一对外表示,减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漏洞,突出表现在有权和有钱的罪犯身上。
中国俗语“有钱能使鬼推磨”说的是旧时你只要花钱什么事都能办到;现在“有权有钱能减刑能假释”成为中国“高墙内司法腐败”的一种存在已久的现象,让法律公开、公平和公正性在中国充其量成为一种粉饰。
中国监督法院网博主王金祥先生星期一表示,在中国大陆减刑和假释司法腐败突出表现在有权和有钱的人身上这种现象的确存在。
“特别是过去在减刑和假释方面没有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要求去做,有些腐败官员送钱就可减刑,就可假释。这种司法腐败相当严重,在周永康当政期间问题就更严重。目前群众对司法腐败意见很大。虽然中央知道问题的存在,但是治理不够。”
现在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执行监察厅厅长袁其国对外公开表示,有权有钱的罪犯较之普通罪犯减刑间隔时间短、减刑幅度大、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比例高,结果使司法失去公信力;最高人民检察院在过去的2014年针对减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所实施的专项监察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
然而,北京律师李静林先生星期一表示,围绕减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司法腐败在中国会继续存在下去,他对治理前景表示悲观。
“我不可能不悲观,因为司法方面的工作就和国家其它方面的工作一样都缺乏监督。政府现在不是说发现了问题,而是早就发现了这个由来已久的老问题。有关官员只是现在出面说了问题的存在。过了这阵风之后,一切又可能照旧,说不定还会更严重。”
减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本来是为了激励罪犯悔过自新、重新做人而设,然而在中国却成为一些司法监管者权钱交易的筹码。
近日,中国官方媒体有报道说,厦门检方去年重新收监57名违法假释罪犯。一叶知秋,一点带面,这足以说明假减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问题的严重性。不过,王金祥对中国政府在减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三方面的腐败治理前景表示乐观。
“十八届四中全会制定了依法办事的大政方针,减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治理当然也包括在治理的范畴之中。不仅如此,中央依法治国的决定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心声。中央政府这次在依法治国方面是下了决心,前景看好。”
有统计显示,2013年,中国全国检察机关总共监督纠正刑罚变更执行不当16708人,其中减刑不当的13214人,假释不当的2181,暂予监外执行不当的1313人;2014年全国超过800名因违法假释、减刑和暂予监外执行而逍遥狱外”的罪犯被重新收监。假释变成“提前释放”,保外就医成了“保而不医”,监外执行相当于“重获自由”,这些腐败现象难道在2015年会成为“神马”和“浮云”吗?
(记者:闻剑 责编: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