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浙江“亿万富姐”吴英星期五被法院裁定由原来的死缓减刑至无期徒刑。然而,吴英一案远没有结束,说盖棺定论还为时过早。
从开始到现在已经七年多的吴英一案,星期吴五又有了新的发展:原来的死缓减刑至无期徒刑。对此, 关注公益公诉讼问题的广东深圳律师庞琨星期五对表示:
“被判死缓,如果两年考验期之后,被判者如果没有故意犯罪,或者违反规定的话,被判死缓者期满之后必然被减刑至无期徒刑或25年有期徒刑,不涉及改判的问题。”
吴英2012年5月21号, 被浙江省高院以集资诈骗罪判处死刑, 缓期2年执行,终身被剥夺政治权利,个人财产全部被没收。吴英的死刑缓刑于今年5月期满。
虽然现在吴英被减刑为无期,但她的案子在许多人的眼中却远没有结束。 中国知名财经评论人士叶檀女士一个月前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版网站上发表评论, 开门见山地说,“吴英案一再掀起波澜,只是因为,大众关注司法底线是否能守住,中国未来的市场能否向法治市场迈进”, “目前,大众关注吴英资产如何处置,处置是否公平,以锐利的目光通过吴英案审视权力体系的整体信用”。庞律师表示,吴英一案的确远远没有结束,。:
“因为吴英一案遗留下的大量问题都是当地政府必须要面对的。 叶檀的评论更多是考虑吴英一案问题的背后解决和其产生的影响。从法律角度讲,判一个人有罪并不是一判了之, 没有那么简单。我们还要看判吴英有罪所产生的影响和涉及到的问题, 如中国的私募、集资、 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其它一系列的金融融资问题。我们这几年都没有看到中国在这些方面有什么进步,建立完善的体系,还是处于比较无序的状态;有些人胆子大的,利用这种无序状态,搞好了就发财致富, 搞砸了就可能落个吴英那样的下场。”
北京独立学者曹思源教授两年前曾说,中国最高法院不核准吴英死刑是“顺应历史潮流”。星期五,曹教授这位研究中国宪政和经济问题的专家也表示,吴英一案将来是否被人们再次提及,再次关注,这种可能不是没有:
“情况还在不断地深入发展,如果今后发现案情当中有问题和瑕疵,吴英案还可能被人们重新讨论。由此,吴英并没有永远地终结, 因为案子存在好些角度上的问题。 吴英只不过在中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做了些融资的工作,这个工作侵犯了某些垄断的利益, 打破了一些垄断的局面。吴英的罪给定的比较重, 在案件的许多细节上都存在问题。 现在, 应该讲在吴英案大的环节上已经有一个大的转折点,因为毕竟已经由要剥夺生命权转变为不剥夺生命权了。”
有人曾说, 吴英案是中国法制史和金融史上的一个标本式案件,因为吴英一案的意义就像叶檀女士所说,“是衡量(中国)法治市场的天平,是检测(中国)未来社会公信力的试金石”.中国官方“光明网”星期五有评论说, “吴英最终免于一死,但也无法重获自由,或许,这也代表了中国民间金融的命运”。
记者:闻剑 责编: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