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記者每年接受九十小時"繼續教育" 分析:明確要求記者"對黨忠誠"
中國管控新聞業進一步升級。當局近日公佈條例,要求記者、新聞編採崗位的人員參加“繼續教育”,且每年要接受至少九十小時培訓,強調以“培養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中國著名資深傳媒人長平分析認爲,當局近來一系列收緊措施,是要做到“滴水不漏”地掌控輿論,令記者“對黨忠誠”,並掌握“在恐懼中習慣說謊的能力”。
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上週五(15日)公佈的《新聞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徵求意見稿)》,要求所有持有新聞記者證的編採人員,每年須參加“繼續教育”不少於九十小時,並與晉升、獎勵機制銜接,作爲考覈評價、聘用、升職以及記者證年度覈驗、換髮的重要條件。
意見稿:培養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
意見稿稱,內容由當局統籌和發佈課程指南,分爲“公需科目”和“專業科目”,前者包括政治理論、法律法規、職業道德等基本知識,後者則爲新聞行業的政策法規、採訪、媒體融合技術等專業知識。另表明,繼續教育是要“培養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爲推動“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提供人材保證及智力支持”。
翻查資料,中國政府規定,國內新聞記者須通過培訓考覈合格,並申領新聞記者證,其後每年進行年檢,而記者證每5年換髮1次。2019年正值新版新聞記者證的換髮年,當局加入領證新規定,申領者須先通過“學習強國”手機平臺的培訓考試,考試內容主要是“習近平思想”,以測試他們對黨的政策及主席習近平的忠誠度。
長平:更明確要求記者“對黨忠誠” 相信未來香港會跟隨
正旅居德國的中國資深傳媒人長平(本名:張平),曾經歷逾20年的中國傳媒生涯。他向本臺稱,連同早前中國擬禁非公有資本從事新聞業務,認爲由於當局從來對媒體是沒有信心,故務求對記者的思想控制做到“滴水不漏”,更直接明確要求記者“要對黨忠誠”。
長平說: “(中國)記者其實基本上已經不敢報道什麼真相了,就是按照宣傳口徑來(報道)。通過這種形式製造一種恐懼,強化控制權力。即使你不信,你也必須這樣說,要大家習慣謊言。”
長平留意到,香港在《港區國安法》實施後,對新聞業的管制“愈趨內地化”,包括警方修改“傳媒定義”,愈來愈多個別媒體機構記者在公衆場合被拒入場採訪。他相信,中國大陸的嚴格管制會全面應用於香港,尤其是思想控制。
長平說:“她(中國當局)打壓完異議人士後,取締公民社會組織,一定會進一步向(香港)媒體動手。現在內地正在做的這一切,如果沒有足夠反抗,一定會應用到香港。就如以前對新疆的網絡控制是實驗,實驗後來果然應用到其他地方。對香港而言,在中國實驗以後,一定會用到香港。”
與中國大陸不同,香港記者毋須獲得官方統一發牌便可自由採訪,警方去年9月以反修例運動中有“假記者”爲由,修改《警察通例》中的“傳媒代表”定義,拒絕承認香港記者協會、香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香港攝影記者協會發出的記者證,僅承認政府新聞處新聞發佈系統 (GNMIS)或國際認可及知名的傳媒機構發出的記者證。
另隨國安法實施,港府擴大公務員宣誓範圍,港府屬下的《香港電臺》,其記者亦被要求籤署宣誓聲明效忠政府,支持《港區國安法》實施。最近,港府亦要求新入職公務員增考《港區國安法》,港臺公務員職系記者變相亦要跟隨。
香港記協陳朗升:香港記者尋真相“難上加難”
香港記協主席陳朗升向本臺透露,以過去1年與港府官方溝通情況,認爲官方暫時短期內未有意推行記者認證制度。
陳朗升說:“本港最新特首施政報告、政務司司長、保安局局長亦就“假新聞”着墨,沒有對記者身分有任何說法,但以現在的政治氣氛下,議會內亦沒有任何制衡政府政策的聲音,政府推出來亦沒法擋住。會否未來會發牌呢?今時今日不能說完全沒有可能。若真是推行的地步對新聞自由而言,是很嚇人,因爲是在開放民主社會是不會出現官方認定記者。”
陳朗升補充,目前港府仍持續加強收緊公開資料取閱、新聞內容上的審查,禁止“起底”、“假新聞”,已變相大幅收緊輿論空間,新聞記者尋求真相“難上加難”。
記者:李智智 責編: 胡力漢 許書婷 網編: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