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常委通過英烈保護法 挑戰官方觀點危機四伏
2018.04.27 16:19 ET
全國人大常委會週五通過了英雄烈士保護法,旨在追究侮辱誹謗英雄烈士姓名、肖像、名譽等事實的公民的法律責任。
據新華社消息,全國人大常委會週五全票通過了英雄烈士保護法(簡稱英烈保護法),並將於5月1日起實施。
英烈保護法規定,以侮辱、誹謗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爲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據報道,河南一毛澤東紀念館內的塑像週四被砸毀,引發羣衆猜測英烈保護法是否會進一步地扼殺此類事件發生。
輿論分析,本法通過會進一步確立中共在重要歷史話題的言論權威。
近年,作爲中共總書記的習近平通過對獨立學者、異議人士、公共知識分子等羣體的言論限制,逐漸鞏固了共產黨對衆多歷史事件和人物的最終解釋權。同時,他充分意識到了新媒體對傳播黨中央“正能量”信息的巨大影響力,不斷推出華美的中共宣傳片。
在這樣的輿論鉗制背景下,中國陸續發生了幾起挑戰官方歷史敘述的公衆事件。2016年6月,歷史學者洪振快發現他2013年發表的文章導致他成爲了政府的制裁對象。他在文中探討了中國抗日戰爭中“狼牙山五壯士”的歷史事實,懷疑官方版本中所講述的“五壯士”跳崖獻身並不屬實,同時指出他們其實是滑落山崖的。北京的一家法院當月裁定,洪振快作爲歷史刊物《炎黃春秋》前執行主編,損害了英烈的名譽,並責令他在網站和媒體上公開道歉。
此外,中國黨媒時常抨擊其他試圖改寫官方歷史的言論,統稱其爲“歷史虛無主義”,例如雷鋒日記系造假,董存瑞炸碉堡系虛構事件。
旅美中國時政評論人士秦偉平接受本臺記者採訪時表示,英烈保護法會對民間評論歷史事件產生極其負面的影響。本法案會進一步強化中共對各歷史事件的認定,如果任何人發表的言論和官方不符,政府便可以藉此懲罰相關人士。
“這的確可以在處分和官方不一致的這些民間的言論的時候,有更好的所謂法律依據。不光是讓這些處罰體制化,更大的是對於民間言論的威懾作用。”
他補充,近期在中國迅猛發展的網絡新媒體也會被囊括在此法的使用範圍以內。
3月22日,國家廣電總局發佈了《關於進一步規範網絡視聽節目傳播秩序的通知》。通知規定,二次創作的視頻不得惡搞經典影視作品,非法抓取、剪拼改編視聽節目內容。
而僅過了幾周,中國官媒就傳出了快手、火山小視頻等軟件被下架、勒令整頓的消息。業界分析,這些被處分的公衆平臺普遍存在大量“惡搞視頻”,其中不乏翻拍歷史事件或革命歌曲的現象。
秦偉平指出,英烈保護法的確會極大地遏制利用互聯網傳播的新媒體視聽資源的多樣化發展。
“對於歷史人物或者過往人物,那民間有不同的解讀,學術上有不同解讀,公衆有不同解讀,這是很正常的行爲。特別是對於這種‘惡搞’的新媒體的藝術創作來說,拿一個名人或是歷史人物去開涮、調侃一下,也是非常正常的行爲。但是因爲這個法案出來之後,大家都會噤聲。”
外媒報道指出,英烈保護法通告並沒有列舉具體懲罰措施,但提到違者將被依法追究責任。而新華社引用專家的看法說,此法出臺後,更重要的在於實施,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法律的指引和規制作用。
記者:家傲 責編:吳晶 網編: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