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访问伦敦谈论到两岸公民社会的发展

0:00 / 0:00

知名作家、台湾文化部长龙应台上周抵达伦敦访问,星期六她在伦敦举行记者会时,谈论到两岸公民社会的发展以及台湾将在伦敦设立的“台湾书院”等问题。

台湾首任文化部长龙应台日前在伦敦召开记者会,由于龙应台过去的著作在中国大陆受到欢迎,知名作家的背景,使得龙应台在伦敦的记者会吸引不少具有中国背景的记者,带有大陆口音的媒体记者都情不自禁地报出是龙应台“粉丝”的身份。媒体提问的问题甚至包括许多年以前,大陆媒体上登载龙应台所写的对上海丈夫顾家的文章,也包括她的书和对子女教养的问题等等,已经担任台湾部会首长的龙应台一律应答如流,没有让这些大陆媒体粉丝失望。

不过来自台湾的媒体则着重有关台湾文化部未来的工作重点,特别是有关在伦敦设立台湾书院的规划,龙应台在回答时表示台湾书院有可能会是一个沙龙的形式,地点可能是一个古迹的认养,龙应台表示和大陆的《孔子学院》的比较,首先就是台湾书院的经费很少,政府也不是担任主导而是协助,是担任台湾文化的搭桥工作。

在回答本台记者有关两岸公民社会发展的问题时,龙应台表示一个前提是,健康的“公民社会”的建立是没有止境的不断的追求,而且对其的威胁和挑战会一直不断的出现。而对于台湾公民社会的发展,龙应台认为相对之下是走在蛮前面的,她指出这都渗透在许多细节中。龙应台举例说当大陆朋友到台湾,比如走到市政府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前面也没有武装的人在那里站岗,也没有人要求看任何的证件,人们进进出出就像个百货公司一样,这已经是很多的迹象。另外许多看不见的,如政府政策的形成,龙应台举所掌管的文化部目前还对大陆连戏剧有审查,但是她个人认为政府不应该为成熟公民决定什么该看什么不该看,但是政策形成前,她还必须停很多公民团体的意见,她认为这种从下而上的政策形成,在政策批“可”之前有很多实质的倾听和辩论,就是一个公民社会。

龙应台没有直接说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情况,但是她表示如果和台湾相比,中国公民社会非常的小,可是她说:如果和中国十年前相比,中国当前的公民社会比十年前大很多,龙应台认为如果和中国的过去相比,已经有质变。而龙应台希望这个质变的大的方向不变,而且会继续的大步向前走。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张安安发自英国伦敦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