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晴重返公众视野(上):谈"1989"和她的清迈岁月
远离公众视野二十多年的中国著名记者戴晴近期在泰国清迈接受本台专访,她回顾了1989年学运期间的被捕经历以及为学生与中共高层对话的过程。详细内容分为上下两篇报道,今天播出上集。
距离泰国清迈古城十多公里的一个绿叶扶疏的“别墅棚户”,戴晴随刚刚退休的女儿暂住在此。七月下旬的一天,记者在作家王继的陪同下前往。戴晴热情迎接,她言辞幽默,声音洪亮,无人相信她已年过八旬。
在这个有着“作家村”和“知交小聚落”美称的31户庭院的最东头,是邻居共用的书房,安静、明亮,散发着书香。和戴晴同一社区的王继说,书架上一排排的书,是两年前这个取名为“聚园”的社区初建时,戴晴捐的。一行人落座,戴晴顺手抽出一本《阎明复回忆录》说:“阎明复不在了,1989年天安门学生运动的时候,我们有过几次交道。去年,他刚走那阵,多少人写怀念文章啊!我犹豫着,我经历的一个细节,相当重大的一个细节。想来想去,还是没有写。”
戴晴:阎明复说“学生再闹赵紫阳就完蛋了”
八九学运期间,时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的阎明复,受命与北京的大学生沟通协调,戴晴代表民间和学生,转述中共高层的态度。
戴晴说:“阎明复他去世的时候,有一个最关键的事,我没有写。我代表民间这一方,他代表官方。然后我们两个人谈条件的时候,什么条件学生就可以退。我说,要说‘同学们,你们做了很好,民主啊,这个那个。’ 阎明复说没有可能,他说我可以让赵紫阳或者李鹏去看他们。我说那看了以后说几句吧,(阎明复说)不行,最后只能说‘同学们好’,多一个字不能说。”
戴晴接着说:“我转身就说,那我就传达你这个话(给学生)了。我刚一转身,他就在后边叫住我,他说‘你告诉他们,闹吧你们,再闹赵紫阳就完蛋了!’ 然后呢,我在牢里的时候,那些警察就问我,你见阎明复啦,他说什么了?这句话在我的记录里是没有的。”
戴晴是中国著名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曾在《光明日报》担任记者。她以其调查性报道和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而闻名,尤其是在1980年代末期因反对三峡大坝工程而引起广泛关注。1989年天安门是戴晴人生中的重大转折,事件後她被捕羈押半年,获释后,受到当局严厉的控制,不得接受采访和公开发表言论,但她继续通过写作推动民主、人权与环保等议题。戴晴目前已离开中国,随女儿暂时移居泰国清迈。
以下是记者和戴晴就迁居泰国的心态和选择的生活形态所作的对话采访:
记者:“您为什么选择清迈,而不选择其它地方?”
戴晴说:“应该说选择清迈并不是我的选择。我从小,永远是在大城市里的,他们问我,你是哪儿人?我说我是中国人。比如我生在战时的首都重庆,后来中学工作以后就在北京,一直在大城市。我非常不喜欢大城市,不喜欢那种奢华的喧闹,我喜欢安安静静,有树有草,蓝天白云。”
“作家村”31户 戴晴是其中之一
在“作家村”内有泳池、树木和花草,戴晴和女儿一起生活感到轻松又快乐。
戴晴:“我们这个聚园那时候叫‘知交小聚落’,大家三观一致,都有共同的爱好,都喜欢看书。我们成立了一个研究中心,就想请所有的国外大学只要你对中国有兴趣你就过来,我们这里这么多人可以跟你聊天,分享我们的经历,而且可以住在这儿。”
戴晴:“今天就安安静静的31栋房子。这是野夫(作家)设计的。很多人都是他的朋友,来就来了。这点钱北京人比如说北京房子五分之一都不到,对不对,就来了,但是都并没有来住。有些呢就租出去了,租给了什么人呢,这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就是对中国的教育制度不满要带着孩子到这来读书,纳入这个英国的那个教育体系的这批人,租给他们了,他们好几家都是,你看那最乱最热闹全是小孩的就是他们。”
记者:“都是疫情前来的还是疫情以后来的?”
戴晴:“前前后后有早有晚,所以这片基本上是两拨人,第一拨就是对中国的教育制度不满意,到这儿来带孩子读书的人,第二拨就是野夫,唐云啊,王继啊。我们这些人是在国内受到了政治歧视政治压迫,回不去的人也到这来了。”
戴晴回忆胡耀邦去世前的中国
记者:“那么归类您属于对中国政治不满的人才到这里来的,可以这么理解吗?”
戴晴:“不能说得这么简单,没有这么简单,就是这样子,就是我从89年的时候,我有一篇文章会发给你看。这个文章是,不知忘了谁约的了,就约大家都写我的1989,写你自己的经历。89年胡耀邦去世之前那三个月,那时候中国的民间社会是,不能说是已经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转型实现了,但是实际上要宽松得多了。我们民间能做很多事情。后来胡耀邦死了后来就58天。然后接着镇压,然后一直到现在就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对于八九年那段历史。曾经从事调查报道的戴晴说:“我本来是,因为毕竟是做记者的,毕竟是接触过各方面的人士的,我就知道你们那些,我就叫柴玲,你就是毛主席的好学生,你以为你振臂一呼,英者云集,你就是下面的领袖了?你不要这样想,不是这么一回事。我就一直跟他们说,你们一直要顶着,说你让步让步让步,我们学生要民主,不对的呀,(高层)已经让步了呀,我们回去啊,我是劝和的,还把我关秦城了。”
戴晴 “三没两不” 概括当下生活
说到眼下状况,戴晴以“三没两不”概括:“我现在总结我自己就叫‘三没两不’。三没:没有退休金、没有社保、没有医保;两不,第一我不生病,第二我不请工人,所有的事我都自己做。”
戴晴完成新作《邓小平在1989》35周年版
平时十分低调的戴晴笔耕不辍,已经完成了《邓小平在1989》35周年版。其新作《问史笔记》将于不久在美国出版。
在聚园的小游泳池,83岁的戴晴向我们展示了她60多年前,作为军工游泳队队员之身手:连续三趟蛙泳、仰泳、自由泳之后,她说:对不起啦,“海豚式”,跃不起来啦!
记者:乾朗 责编:陈美华、许书婷、嘉远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