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監控入侵校園 個人隱私權呢?
2019.12.05 16:30 ET
給小學生戴頭環測腦波監控注意力、給中學生戴智能手環記錄行蹤、在大學上課刷臉以記錄學生出勤率。中國的人工智能已經走進很多校園,讓學生隱私權的保護受到質疑。中國法律界人士認爲,中國人民的隱私維護,從來就不是中共政權關心的重點。
小說《西遊記》裏,唐三藏念緊箍咒,控制戴着頭環的孫悟空。在中國浙江金華孝順小學,五年級小學生上課也戴頭環,頭環上不同顏色的顯示,讓老師一目瞭然,誰沒認真學習。
NS 紅色是表示你的注意力很集中,藍色是走神了,白色顯示可能跟網路還沒有連接好。
戴着頭環上課的孩子,從小動作到專心程度的相關數據,都能即時傳送到老師及家長的手機上。這些視頻片段今年九月被《華爾街日報》披露後引發討論,有人擔心這種做法剝奪孩子的自由,造成心理壓力及侵害隱私。《新京報》後來引述金華市金東區教育局的消息指出,已要求學校暫停使用,還強調監控頭環收集的資料不會外流,不會泄露孩子隱私。
中國國務院2017年出臺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後,明確提出要加快教育大數據建設與共享,構建“數字校園”及“智慧校園”。廣東三百多所中小學,今年初試點讓學生配戴智能手環,記錄與追蹤學生行蹤;陝西省多所大學今年九月更開始應用“刷臉簽到”上課,連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過程,也藉由臉部辨識系統全都記錄。
數字與智慧的校園雖然有助於強化校園安全,但和保障隱私權之間的那條界線又在哪?
中國維權律師陳建剛目前正在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擔任漢弗萊獎助計劃(Humphrey Fellowship Program)訪問學人,他接受自由亞洲電臺訪問時就說,中國共產黨不在乎人民隱私權,中國社會現在就是一個利用“賽先生”(科學)來打壓“德先生”(民主)的狀態。
陳建剛:“共產黨所搞的這一切行動,其實說好聽叫爲了‘社會穩定’,但本質是爲了共產黨統治,是用高科技來鞏固他們的‘獨裁統治’,也就是用科學來限制、打壓民主。有人提一個新的提法叫‘高科技獨裁統治’。”
科技帶給人類的生活便利無庸置疑,但官方應用的底線與目的,涉及個人隱私權保護,即使在美國,人民與政府同樣也在其中持續拔河。
以人臉識別爲例,加州舊金山就創美國城市之先,地方政府立法禁止警方與市政府官方機構獲得或使用這項技術。其後還有馬薩諸塞州的薩默維爾(Somerville)與加州的另一個城市奧克蘭跟進。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旗下的數位鑑別研究實驗室(Digital Forensic Research Lab)研究助理卡蘭(Kanishk Karan)告訴自由亞洲電臺,在人工智能的應用中人臉識別是屬比較昂貴的科技,識別準確率在有色人種、女性及兒童身上,也有技術盲點。他認爲,如果校園只是爲了出勤率而使用刷臉系統,成本效益不高。
科技的發展不會停止,究竟各國在數位隱私權上的立法腳步,要如何跟上?卡蘭說,關鍵還是在整個體制有無制衡,能否追問數據使用的透明度。
卡蘭:“在數位時代,某種程度的收集個人數據,是可行的,比如說你要識別一個人的身份的真實性,就一定會要求一些資料,但是,對個資遭蒐集的當事人來說,法律應明訂,要告知當事人爲什麼要蒐集他的個資,以及會如何使用他的個資,這個知情權就是數位隱私權,是需要保護的。“
事實上,中國曾在十多年前審議《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至今仍未被提上立法日程。 2017年,《網路安全法》實行後,則是對數據轉移有部分限制,而《數據安全管理辦法》今年五月提出徵求意見稿後,仍停滯不前。
中國存在的立法缺位,並非獨步全球,但有沒有心思改善,國情顯然有所不同。
自由亞洲電臺記者鄭崇生華盛頓報道 責編:申鏵 網編: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