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中國留美學生爲民主發聲 國內家人遭騷擾

2023.09.19 12:49 ET
獨家:中國留美學生爲民主發聲 國內家人遭騷擾 就讀於美國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的中國留學生張津睿。
RFA

本臺近日接獲獨家消息顯示,一羣在美國就讀的中國留學生因參與校園內民主聲援活動,他們在中國的親友卻受到國保與公安的騷擾。

沐浴在秋天的暖陽下,思想自由、學術無拘的美國大學校園本應是提供學子積極向學、勇於發表看法的安全空間。不過,就讀於華盛頓特區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法學院的中國留學生張津睿,卻憂心忡忡地向記者講述了他在國內的家人遭當局騷擾的情況。

張津睿說,他在去年曾在校園中參與了一些不被中國當局認可的活動,包括聲援中國人權議題、反對新冠清零封控以及反對北京舉辦冬奧等等。但在活動結束後,他雖然當時並沒有受到中國當局的警告,不料在今年6月底,他在中國的家人竟被公安及國保找上了門。

 

 

被認定爲異見組織“骨幹成員” 父親遭國保帶走

“在6月29號的時候,晚上我突然收到一個微信消息,我姐姐的。(她)說,‘你快聯繫我,出事了’。派出所的人跟我姐姐打電話,他(派出所)就問說你們家的孩子是在華盛頓嗎?是不是參加了或是主辦了一個‘炬火-波托馬克’呀?他們現在說他是一個骨幹成員。”

張津睿向本臺記者出示了相關的派出所通話紀錄,並透露,幾日之後,他的爸爸便被國保帶走:“發生的事情就是國安的人去敲我家門,把我父親帶走了,訊問了很長一段時間。(國保)說,‘你這孩子到底是不是參與民主活動?這孩子平常在中國是不是愛黨愛國?如果不是,你一定要教他多愛黨愛國,這樣(參與民主活動)是不行的,也是沒有用的。”

“炬火-波托馬克”是一個獨立學生組織,它在今年4月由一羣在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就讀的中國留學生創立,組織在創立時有十多位成員。“炬火-波托馬克”希望爲中國留學生創建一個可以安全發表政治觀點的平臺,而不被北京當局或是親北京留學生騷擾。不過張津睿指出,自這一獨立學生會創立後,該組織並未發起任何活動。

沒參加異議活動 多名留學生家人也被騷擾

張津睿展示的對話紀錄還顯示,多位在華盛頓特區參與民主活動的中國留學生近期也都有國內家人被警方騷擾的情況。這些學生有些是來自喬治城大學,有些則是來自喬治華盛頓大學,而他們的家人在被中國警方訊問時,國保人員均指控他們與“炬火-波托馬克”有聯繫。

張津睿表示,儘管中國當局指稱他是獨立學生會的“骨幹成員”,他本人卻與“炬火-波托馬克”的聯繫並不深,而有些學生甚至連該組織是什麼都不知道,他們也不清楚中國國保是如何得到他們的身份信息。

爲此,本臺記者致電張津睿家人所在的遼寧省瀋陽市五三派出所進行事實查覈,但是電話無人接聽。基於安全考量,上述多位中國留學生也不願接受採訪。

關注美國校園學術自由問題的非營利組織“教育中的個人權利”基金會(The Foundation for Individual Rights in Education, FIRE)高級研究員麥克羅琳(Sarah McLaughlin)就此接受本臺採訪表示,因發表不同意見而被中國當局騷擾的留學生並不在少數,但是相關案件很難被統計,因爲中國國保人員的恐嚇使得更多學生不敢公開自己的遭遇。

美國校園學術自由問題的非營利組織“教育中的個人權利”基金會(The Foundation for Individual Rights in Education, FIRE)高級研究員麥克羅琳(Sarah McLaughlin)。(“教育中的個人權利”基金會官網截圖)
美國校園學術自由問題的非營利組織“教育中的個人權利”基金會(The Foundation for Individual Rights in Education, FIRE)高級研究員麥克羅琳(Sarah McLaughlin)。(“教育中的個人權利”基金會官網截圖)

麥克羅琳說:“他們知道,如果把被(中國)國保威脅的狀況公開的話,他們會惹上更多麻煩。因此我們很難統計這樣的情況發生得有多頻繁,不過我們相信這種事不斷在發生。這件事(留學生遭中國國保威脅)所帶來的更大的問題是,更多留學生會開始自我審查言論。因此這個議題不僅僅停留在一個學生因爲言論被威脅了多少次,更嚴重的是,更多的留學生們開始選擇不發聲,因爲他們不想要一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和家人身上。”

一位不具名的喬治城大學教職人員也向本臺表示,由於中國政府審查言論自由的問題越來越嚴重,近年來,中國的留學生在課堂上明顯不敢表達意見而只願與老師私下交流,原因就是害怕被中國同學舉報。

針對留學生家人遭受中國警方騷擾的事件,本臺記者向喬治城大學和喬治·華盛頓大學尋求置評,但截至發稿時爲止尚未收到回覆。

“自由派”與親北京派留學生在美國校園的衝突

另一方面,“炬火-波托馬克”的創立也顯現出“自由派”與親北京派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大學校園的衝突。張津睿指出,成立獨立學生會的目的是因爲此前中國學生在校園參與聲援中國民主活動時,經常受到校內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Chinese Students and Scholars Association, CSSA)的干擾。

張津睿舉例說,去年,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學生在校園內張貼反對中國清零封控的海報,結果中方使館便指派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的學生把相關海報撕掉,還張貼標語反對學生抗議中國共產黨:“他們跟校方還在溝通,說支持民主、反對清零的中國學生是種族主義。導致支持民主的學生很多活動有些時候也得不到學校支持,於是他們就成立‘炬火-波托馬克’。"

張津睿表示,他去年在喬治城校園發佈反對中國清零封控的傳單,也被疑似屬於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的學生騷擾:“就有一個人過來罵我,說你這個人是叛徒,說你是收了美國政府的錢才這樣說的。我說我沒有呀,我只是不喜歡這個政策,發聲不是很正常嗎?他說不,你是一個敗類。他當時正在跟中國的什麼人打視頻電話,他就把攝像頭轉向我,要把我的臉播給他中國的朋友,然後說你快把這個人報到公安局去,這個人是反對政府的人。"

學者:親北京“聯合會”並不代表全體中國學生

外界普遍認爲,目前在美國校園中的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得到北京支持,並與中國駐在使領館保持密切聯繫,甚至受到中方的資金援助。

對於中國“自由派”留學生與親北京“聯合會”的衝突,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教授郭丹青(Donald Clarke)告訴本臺記者:“所有的美國大學都不應該假設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代表全體中國學生,同時各大學應該認識到,中國政府的聲音正在透過該聯合會被放大,而批評中國政府的聲音正在被打壓。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善於以‘社會正義’及‘反種族主義’爲藉口,攻擊批評中國政府的人。學校的行政單位必須認識到,由於(中國)政府的持續控制審查,任何涉及中國的事情都會成爲具有政治性的。"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教授郭丹青(Donald Clarke)(臉書圖片)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教授郭丹青(Donald Clarke)(臉書圖片)

“不管共產黨知不知道我 我會持續爲對的事情發聲”

儘管自身與家人都受到當局威脅,張津睿強調,他還是會繼續爲民主自由發聲:“共產黨知道我或不知道我,對的事情也一直是對的,應該爲了人們的well-being(福祉)而發聲,應該爲了一個更好的、有解決問題的機制的政體而發聲。這個我覺得我是不會變的,所以我會一直堅持發聲。"

針對中國留學生因在海外發表政治觀點,而導致家人在國內受到騷擾的情況,麥克羅琳建議美國高校就此舉辦培訓,教導國際學生在美國大學校園裏享有什麼樣的言論自由;同時,各大學也應教導學生如何保護數據及隱私,讓他們能在自由發表意見時,保護自身的安全。此外,麥克羅琳還建議美國高校完善通報系統,讓這些留學生認識到,他們不應因爲表達觀點而受到騷擾、威脅。

麥克羅琳說:“(美國)大學應該要讓學生知道,騷擾與威脅是不被接受的。如果學生的自由被侵犯,學校會採取相應的措施。”


記者:唐緣媛    責編:何平    網編:瑞哲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